正文

64.編輯過程(5)

文案訓練手冊 作者:(美)約瑟夫·休格曼


例子2:

我坐在紐約城的一間辦公室里與一位朋友交談,他是個成功的商人,我們叫他斯圖爾特。我告訴斯圖爾特,我必須在事業(yè)上作一個非常關鍵的決定,我需要一些引導和建議。

當我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撰寫大量文案的時候,我使用的是一種標準拍紙簿和圓珠筆,我會親筆寫下我的草稿。接著,我將它拿給我的秘書,她會幫我打印出來,并且預留雙倍的行距。

接著我就會開始編輯修正,然后再讓我的秘書重新打印出來。這樣的過程會重復很多次,直到這個草稿成為交給排字工人的終稿。

電腦是偉大的助手

當裝有文字處理系統(tǒng)的電腦第一次出現(xiàn)的時候,我很抗拒使用它們。我已經(jīng)習慣了手寫,看上去要將這一過程轉(zhuǎn)移到電腦和鍵盤上是很困難的。但是我還是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某個時間開始轉(zhuǎn)變,使用了一臺蘋果Ⅱ型電腦,從那之后我在就再也沒有用筆寫過了。

在電腦上面寫文案使編輯過程變得非常容易。文字處理系統(tǒng)使你能挑出文字或者整個句子,然后把它們拉到文案的另外一個地方。復雜的拼寫檢查系統(tǒng)會瀏覽你所有的文案,糾正你的拼寫,甚至是在你還在打字的時候。同義詞、語法檢查和所有種類的編輯工具都被編進了相當好的文字處理程序中?,F(xiàn)在,我再也不需要給秘書一篇草稿了。我首先會在電腦上打出一份草稿,接著進行編輯,甚至經(jīng)常在打印之前就已經(jīng)編輯好了。電腦對我的文案寫作和編輯來說貢獻巨大,超過了其他所有因素。這給所有文案撰稿人都帶來了改變。

另外一個會在編輯過程中幫助你的因素就是時間。如果你能在編輯之后,將文案放在一邊,然后隔一天再看看,或者幾天之后再看看,你多半會發(fā)現(xiàn)你之前可能永遠不會發(fā)現(xiàn)的事情。如果時間比較緊張,那就把文案放一會兒,過一會兒再回頭看看。關鍵是要讓你的潛意識思維有時間消化你所做過的事情,然后把需要修改的地方找出來。

還有其他很多編輯規(guī)則可以在課本和寫作風格書中找到。還有其他一些關于寫作的書也很好地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事實上,是一本我在大學時讀過的書讓我真正地打開了思維,意識到了在文案創(chuàng)作過程中編輯的重要性。

最終,在你認為你已經(jīng)寫出完美的最后一稿時——這是一篇編輯得極為優(yōu)秀的文案,你再也不可能做一點兒修改的成稿——讓某個專業(yè)編輯或文學專業(yè)的人來檢查一下你可能疏漏的語法。這并不意味著你必須要接受所有的改動建議。當然,你要改正錯別字和那些殘缺的病句,或任何其他會給你的目標客戶留下負面印象的糟糕語法。但是請估量每一處改動,如果你覺得改動影響了原有的寫作風格,并且原稿沒有違反語法或拼寫規(guī)則,那就忽略它們。關鍵是,如果你對某人建議的改動感到不舒服的話,不要被他嚇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