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繁華落盡(22)

帝王業(yè) 作者:寐語者


 

住下來才知叔父這院子別有洞天,山居幽靜,修竹疊泉,晨見山嵐夕傍晚霞,庭中碧樹繁花,幽池飛鳥,樓臺別有情致,比之京中園林的綺華,更合我意。

最妙的是叔父還在地窖里深藏了陳年美酒。

暉州之遠(yuǎn),天地之大,退開一步,我竟有一種脫胎換骨、再世為人之感。

父母原以為我只是散心休養(yǎng),住不多久就會回去,未料一到暉州,我竟愛上此處逍遙閑逸,至此長住下來,樂不思?xì)w。哥哥幫著我以財(cái)帛賄賂太醫(yī),哄得父母不敢催我回京。

三年間,只在新歲元春與父母生辰,我才回京暫住,住上幾日便稱身體不適,動身返回暉州。

豫章王府自大婚后,我再未踏入一步。

豫章王也一直駐守北境寧朔大營,再沒有回京。

嫁為人婦三年,三年不知夫婿面目。

他在邊關(guān),我在暉州,相隔千里。

那夜我怒擲鳳冠,將五色纓交他下屬帶去,卻是七分負(fù)氣三分恨,恨不能與之決絕。

他的親筆修書,卻在我病中送到,信中言辭懇切,誠摯表歉。

從此,每過數(shù)月他都遣人送來書信,更有豐厚金帛財(cái)物。

我從初時(shí)厭惡不屑,到現(xiàn)在也漸漸習(xí)慣,甚至覺出這武人粗魯之下的一絲有趣——莫非他是覺得有愧家室,便盡心竭力送來財(cái)帛將我供養(yǎng),以為這便是為人夫婿的分內(nèi)之事?雖如市井商賈一般粗蠢,卻也難得實(shí)心。他的書信總是三言兩語問安,看行文自是同一個(gè)幕僚手筆,加蓋上他的印信,便算是家書。連字跡也未必是他手書,想他一介武夫,斷然寫不出這般落拓豪邁的好字。但總算他略知禮數(shù),略顧夫妻一分顏面,抑或多少有些負(fù)疚。

只是我從未回書予他,連問安敷衍也懶得去做。

人在此間,擔(dān)著豫章王妃的名頭,便是給他的回禮了。

他那些刻板如公函的家書,初時(shí)我還看看,久了連拆看的興趣也不再有。

說來是堂堂豫章王,位極人臣,兵權(quán)在握,對家室亦慷慨,更不會出現(xiàn)在眼前給我添煩惱,這便夠了——多少女子嫁入夫家,再不甘愿也少不得強(qiáng)作笑顏,侍奉翁姑,持家教子,裝出相敬如賓的體面,來給家門增光添色。像宛如姐姐貴為太子妃,尚要忍受妻妾爭寵。

倒不如我這樣,省了敷衍,落得清靜。如此這般相安無事,過完一生也未嘗不可。

這段姻緣,這位良人,我也該是滿意的吧。

初來還是入秋時(shí)節(jié),看了黃葉飄盡,又看冬夜落雪,雪融春來,夏蔭漸濃……韶光易逝,流年似水,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我開始覺得,自己變了。

從心底最軟弱處開始,漸漸變得堅(jiān)硬,也變得涼薄。

昔日承歡父母膝下的小阿嫵已不在了,如今我是嫁為人婦的王儇。

有些東西,一旦變了,再也回不去從前了。

只有哥哥不曾改變,在他眼里,我既不是豫章王妃,也不是上陽郡主,永遠(yuǎn)只是跟在他身后玩鬧的那個(gè)小小女孩。只是他也不能常來看我,他已入朝為官,公務(wù)纏身,只能互通書信,一年見上寥寥幾面。

就連子澹也許久不曾出現(xiàn)在我夢里。

他在皇陵守孝之期已過,皇上卻又是一道圣旨,命他督造皇陵,修繕宗廟。

這一修造便是遙遙無期,不知何時(shí)才能返京。

昔日我不明白,皇上明明疼愛子澹,為何卻任憑姑姑將他逐去皇陵。

如今我卻懂了。

讓子澹遠(yuǎn)離宮闈,才是真心憐他,護(hù)他……在那權(quán)勢的旋渦中,稍有行差踏錯(cuò)便是粉身碎骨。哥哥說,當(dāng)年皇上曾有易儲之心,為此與姑姑徹底反目,謝貴妃卻在東宮廢立最撲朔迷離的時(shí)候,突然間撒手逝去。她的死,給了皇上沉重的打擊,也令皇上明白王氏與太子羽翼已豐,之后更與蕭綦聯(lián)姻結(jié)盟,贏得了軍中權(quán)臣的支持。

改易儲君,再無可能。

作為父親,他能做的,只有護(hù)住子澹平安,將他放逐到遠(yuǎn)離宮廷的地方,消除皇后對他的忌憚。如今我才明白皇上的苦心,而子澹,一直都是明白的。

所以他默默離去,自始至終沒有一聲反抗。

此生緣盡,我已嫁為人婦,只在偶爾午夜夢回,為遠(yuǎn)在皇陵的子澹,遙祝一聲安好。

暉州位于南北要沖,交通通衢,河道便利,歷來是商賈云集的富庶之地。

這里天氣和京城很是不同,不像京城多雨,夏來郁熱,冬來陰冷。

四季分明的暉州,一年到頭總是陽光明媚,天色明凈疏朗。

自古南北兩地的百姓不斷遷徙,混居于此,此地民風(fēng)既有北人的爽朗質(zhì)樸,又有南人的溫和靈巧,即便在饑荒之時(shí),此地也少有天災(zāi),魚米富庶。

暉州刺史吳謙,是父親一手提攜的門生,也是昔年名噪一時(shí)的才子,很受父親青睞,在任四年頗有不俗政績。自我在暉州住下,吳大人一直殷勤照拂,吳夫人也常來拜望,唯恐稍有不周,對我百般逢迎。

對攀附裙帶的官場逢迎,我素?zé)o好感,卻偏偏不忍回絕吳夫人的殷勤。

吳謙憑著一方政績和我父親的提攜,仕途順暢,升遷有望,本無須逢迎于我。只是他膝下獨(dú)生女兒已近成年,長年隨父母外放在暉州,無從結(jié)識京中高門子弟。如今婚嫁之齡將近,吳氏夫婦心中焦慮,只盼為女兒找個(gè)好人家,嫁入京中,攀上好門第。

天下父母心,為兒女牽掛,竟至于此。

我也有心幫著吳家女兒物色一門親事,卻想不出京中那些紈绔子弟,哪個(gè)才算得上是好歸宿。

這兩天,城里最熱鬧的事情,莫過于千鳶會。

春日賽紙鳶,本是京中習(xí)俗,盛行于世家女眷之間。

每到陽春三四月,京中仕女們總要找來能工巧匠,做出美輪美奐的紙鳶,邀約親眷閨友去郊外踏青、宴飲、賽紙鳶、賞歌賦……暉州原本沒有這習(xí)俗,自我來后,卻年年由吳夫人親自主持,邀集全城望族女眷,四月初九,在瓊?cè)A苑辦千鳶會。

錦兒暗里取笑她們附庸風(fēng)雅。

我倒感激吳夫人用心良苦,多少解思鄉(xiāng)之情,總是一番心意。

能在暉州親手升起紙鳶,是幽居獨(dú)處時(shí)光里莫大的欣慰。

往年在家中,哥哥總能找到最巧手的工匠為我做紙鳶,再親筆繪上他最擅長的仕女圖,題上我所賦詩詞。我們的紙鳶放飛出去,任它飄搖,也不在意。外人偶然拾到,卻奉為至寶,競相出價(jià)爭購,時(shí)人名之“美人鳶”。

今年不知哥哥又會為哪家閨秀繪制美人鳶呢?

錦兒說得對,我是真的有些想家了。

暉州的紙鳶再熱鬧,也比不了家中哥哥親手所繪,我想著,三年的避世幽居也夠久了,勞父母如此牽掛,是我的不孝——過了這個(gè)春天,我是該回家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