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孩子做到“及時應答”(1)

里的家教智慧 作者:木紫


 

《弟子規(guī)》曰:父母呼,應勿緩。

《弟子規(guī)》說,當父母喊你的時候,應該立即回應,不要遲緩。這本重要的童蒙著作,把這句話放在前面,是因為這件小事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德行,關(guān)系到一個人的幸福。

幾個月大的孩子,就懂得用表情回應父母的呼喚。長大了,對父母的喊叫卻充耳不聞,是為什么呢?孩子可能有他的理由。

受了父母的批評,或者提出要求父母沒有滿足,使得孩子心里不痛快,孩子和父母慪氣,就會裝作沒有聽見;生病了,或者遇到傷心事情了,心情不好,答應得較慢;正玩在興頭上,懶得理父母;有的孩子摸透了父母的心思,知道自己不答應,父母就會走過來說……

不管哪種情況,只要孩子不及時應答父母,就會影響親子間的溝通。做父母的如果無動于衷,任其發(fā)展,孩子就會養(yǎng)成不良習慣,影響以后的發(fā)展。

試想,當孩子成家了,老婆喊不答應,孩子喊不答應,這個家庭能夠美滿嗎?在單位,領(lǐng)導喊不答應,同事喊不答應,他能在這個單位干長久嗎?父母喊不答應,他能是一個孝順的人嗎?一個被人喊都不答應的人,能夠為別人做事、分憂、帶來福報嗎?

《華爾街日報》將雇主對商學院畢業(yè)生的素質(zhì)期望進行了統(tǒng)計排列,結(jié)果是:溝通與人際關(guān)系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個人道德品性,依次位居前三位。

隨著國際化程度的加速,人才的競爭已經(jīng)不限于一個國家之內(nèi),而是國際間的競爭。如果父母還是堅持“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舊式教育思想,而置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社會能力于不顧,那么孩子個體競爭力就會很差。

父母不要認為,孩子不能及時應答父母是小事情。及時地應答別人,是交往與合作的基礎(chǔ),更是道德品質(zhì)發(fā)展的根基。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及時應答,決不能放任不管。與其讓孩子成年后為自己的不良習氣困擾,不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嚴格約束孩子。

當孩子對你的呼喊不應答的時候,不要再屁顛屁顛地走過去,而是要想辦法改變孩子,讓他主動、盡快走過來回答你。

1.家長要明白這不是小事

教育無小事。我們教子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把孩子的小行為、小錯誤、小心理、小脾氣、小伎倆當成一回事,總是遷就和寵愛孩子,以至于孩子養(yǎng)成了難以改變的壞習慣,家長還不知道自己錯誤在哪里。

不及時應答他人,是對他人的不尊敬,也暴露了自己的沒有禮貌。在家里,必然影響家庭團結(jié),使得親情淡漠;在外面,不利于與他人和諧相處、搞好關(guān)系??傊瑳]有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感受不到人與人的溫暖和真愛,生活難以幸福。

12歲以下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guān)鍵期,在3~6歲這個年齡段尤其關(guān)鍵,家長在這個時間段,更要關(guān)注孩子的表現(xiàn)。當孩子不及時應答自己的時候,盡快糾正過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