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拿著放大鏡去看人(1)

職場溝通術 作者:永星


古語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是說,如果水過于清澈,魚就難以生存;對一個人如果過于苛刻地去了解、關注和對待,就難以獲得理想中的朋友和伙伴。在現(xiàn)實社會中,一個人如果太精明而過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沒有伙伴、沒有朋友。因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的過錯或性格上的差異。

在職場中也是如此,與你一起共事的同事在性格、喜好、習慣、閱歷、經(jīng)驗、言行等諸多方面不可能盡遂你愿,這時候尤其需要你以一份寬廣的胸懷和友善的態(tài)度去對待和處理。不能以一種寬容的精神調(diào)和于其間,事態(tài)就將無法收拾,結局便是人心不服,眾叛親離。

張瑋是一家洗化公司的員工,在采購處任職。這天,一位洗化廠家的業(yè)務員來到采購處推銷產(chǎn)品,正巧公司的劉總經(jīng)理正在采購處安排工作。互報過姓氏后,這位業(yè)務員遞上自己的名片,便先入為主地認為劉總經(jīng)理是采購處處長,開始對自己的產(chǎn)品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劉處長,這是我們公司最新研發(fā)出來的去屑焗油洗發(fā)露,市場反響很好……劉處長,如果您能代銷我們的產(chǎn)品的話,定會為貴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贏得老總對您的賞識……”

他口若懸河地推銷著,劉總頷首微笑著,不時地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都能得到這位業(yè)務員很專業(yè)的回答。

這可急壞了一直站在劉總身旁的張瑋,因為他最明白,這個業(yè)務員錯把老總當成了處長,擅自給老總降了級,這是很不恭敬的。他多次想跟業(yè)務員糾正過來,怎奈劉總對對方的產(chǎn)品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兩人一問一答甚是合意,他插不進話。

最后,劉總覺得這筆生意是有巨大利潤空間的,便答應這位業(yè)務員先留下一些產(chǎn)品試銷。等業(yè)務員走后,張瑋便沒有掩飾自己的不滿,對劉總說:“剛才那‘業(yè)務菜鳥’,直接稱呼您為處長,這太不像話了,怎能擅自給您降級呢?”

劉總笑著說:“那有什么?我在采購處里待著,小伙子一看我又像個管事的,產(chǎn)生這樣的誤解也是情有可原,不能完全怪罪人家嘛。再說了,他初來乍到,年紀輕輕,經(jīng)驗不足,我們沒必要就這個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跟他斤斤計較的,人至察則無徒嘛!”

正說話間,那位業(yè)務員忽又折返回來,走到劉總面前一臉歉意地說:“真是對不起劉總,我剛才一直把您當成處長了,不知您是這里的老總,真是有眼無珠啊。我下樓時一問門衛(wèi)才知道是自己搞錯了,請多多包涵!”

“哈哈,不知者不罪嘛,處長也好,老總也罷,只要生意做成,我們都是朋友嘛!”劉總爽朗地笑道。

一個小小的誤會就這樣被化解了?,F(xiàn)在,當年那位“業(yè)務菜鳥”已經(jīng)成長為一家私營企業(yè)的經(jīng)理了,他至今仍然對自己第一次上門推銷時的這件小事念念不忘,一直被劉總的寬容大度感染著,跟這家洗化公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梢哉f,是劉總當初的“不察”成就了這段情誼。

在職場中,常常會有新同事初來乍到,或外單位的人員前來辦事,對方難免會因為不了解情況而犯下你認為比較低級的錯誤,這時候就需要你能換位思考,盡可能地去寬宥、諒解對方。要知道,對于一個初次見面的人,你若十分認真地指出一些小錯誤,不但會中斷彼此間的談話,更會引起對方的不快。因為當面被指正時容易產(chǎn)生一種羞愧的心理,對方就很難再重返到自己原有的狀態(tài)。

以這一點而論,劉總處理得就非常明智——如果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恐怕這位剛剛出道的業(yè)務員在惶恐的同時,還會增加心理壓力,心中涌聚著懊惱感和挫敗感。當然,還得視事情的性質而言,重大的錯誤必須指出來。但把“經(jīng)理”叫做“處長”這種事,則應視作無關緊要。劉總的這種判斷和做法都是非常正確的。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不存在沒有缺點的人,職場溝通中,小至交友,大至處理大事,都應該有一種包容的氣量。所以像這類不影響話題內(nèi)容的小差錯,在初次見面時微妙的人際關系中,還是把它當做沒看到的好。這樣,所得出的結果如同上面那個例子一樣,不僅可以避免對方一時的緊張,而且最后大多能雙方獲利,實現(xiàn)“共贏”。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在我們的職場生涯中,遇到無關宏旨的事情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不失為積聚職場人脈,獲得良好氛圍的良策。凡事錙銖必較,遇人挑過指瑕,搞得自己身累心累,搞得別人惶惑不安,最后搞壞了心情,搞沒了感情,這又何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