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以狗為主人公的催淚電影,一直是日本人的長項:《導(dǎo)盲犬小Q》、《八千公物語》、《柴犬奇跡物語》、《我和狗狗的十個約定》? .每年如果沒有一部催淚的“狗電影”,日本電影人的年度總結(jié)就缺了一塊?,F(xiàn)在我們也有了一部“狗電影”,這就是由香港電影導(dǎo)演陳安琪拍攝的紀錄片《愛與狗同行》。
紀錄片《愛與狗同行》的主旨,是愛與失去,導(dǎo)演陳安琪拍它的原因,也是因為失去,陪伴了她十六年的小黃狗,終于衰老直至死去,她除了不停為它錄影,多留下一些與它有關(guān)的影像,沒有別的辦法控制這局面,扭轉(zhuǎn)這如期而至的失去。在它臨死前最后一年留下的影像里,它已老眼昏花,走路都要撞墻。失去,在剛剛得到時,在尚還擁有時,已經(jīng)潛伏,已然注定。
陳安琪由此開始思索,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什么是失去,在一只小狗身上,有人生的哪些映像?我們該如何面對愛與失去?她于是與大導(dǎo)演嚴浩(或許你還記得他導(dǎo)演的《似水流年》、《滾滾紅塵》)合作,遍訪包括黃貫中在內(nèi)的八十六個與狗有緣之人,拍下他們和狗的故事,選出十個片段,組成了《愛與狗同行》。
《愛與狗同行》完全打破紀錄片必然沉悶的印象,以清新怡人的故事,催人一看再看。而這些故事,都和愛與失去有關(guān)。印象最深的,是那位用嬰兒車推著狗出門散步的Christine的故事,她是別人的老情婦,他生了癌,他的妻子和他另外的情婦都不愿照看他,倒是早就準備跟他分手的她,每天給他燉燕窩,最終治好他,“連他的老婆都對我改觀”——她怕的是失去,即便那是自己早就準備離開的人。還有那個窮女人May,她辛勤做工,只為養(yǎng)活她收留的一百只流浪狗和七十只貓,她常?;孟肴绻辛肆喜?,就第一時間買一大片地供它們奔跑,她的丈夫惱她,發(fā)了狠誓,絕不幫她,然而,片子結(jié)束的時候,他還是上山去幫她料理狗舍,但嘴上還兀自說著“下一世讓我遇見你,我一定掉頭走”。與狗有了糾纏的人,全都刀子嘴豆腐心。還有那個為狗舉行葬禮的女人,那個牽著一條狗的流浪漢,那個和小狗重逢的外國女人? .一次次,它令人熱淚盈眶。《愛與狗同行》是送給忠心耿耿,卻總會先我們離去的小狗的一朵玫瑰花。
但它并非簡單的催淚電影,它意在探討人生更深刻的主題,它要借助小狗的眼睛,看看我們自己的倒影,從狗和人的故事里,去考察人生的縮影,所以,它另設(shè)一條故事線,即陳安琪和弟弟對父親的寬恕。她恨他丟下母親再無音訊,恨他讓本就是孤兒的母親第二次嘗到被拋棄的滋味,然而,一個個人與狗的故事拍下來,一點點舊日痕跡尋訪搜羅之后,她卻與弟弟決定原諒父親,她猜想他當(dāng)年也有不得已,也非常窘迫,于是決心讓橫亙在心里的刺被化掉,因為,連那些動物,也總在無條件地愛,它們總是寬恕,總是信任。而人生有更大的不得已在一切之上,生老病死,輾轉(zhuǎn)流離,每一瞬間都在失去,每一個轉(zhuǎn)身之后都有什么不可挽回,就是立刻原諒,也唯恐來不及,就是撲火一般去愛,也生怕已經(jīng)太遲。所以,要愛,要寬恕,還要快。
那個與走失的狗重逢的女人Sally的話,是她的心得,也是我們的心得:“我學(xué)到的就是,當(dāng)你愛的時候,你會感到恐懼,恐懼失去所愛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去愛得更多,如果害怕失去你所愛的,就愛得更多吧?!?/p>
去愛吧,去珍惜吧,去寬恕吧,而且,要快。因為,總有“失去”在一旁炯炯窺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