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封貢之路(11)

琉球之謎 作者:紀連海


2. 釣魚島歸屬鐵證——《浮生六記》、《使琉球雜錄》

現(xiàn)存關(guān)于琉球最早的報告撰寫于明嘉靖十三年,也就是1534年。當時,有個叫陳侃的冊封使回國后寫了第一部《使琉球錄》,也多虧了他寫的這個報告,否則我們現(xiàn)在也不會有這么多的資料。汪楫回國后也寫了一本叫做《使琉球雜錄》,把自己在琉球的所見所聞都記了下來。這本書有五個部分,“使事”“疆域”“俗尚”“物產(chǎn)”“神異”。卷一“使事”主要記載了琉球國訃告請封、膺選使職、準備封舟、諭祭儀注、冊封儀注等,就是他去琉球之前的一些準備工作,比如說我是怎么被選上的、皇帝是怎么交代的、該行使怎樣的禮儀等等;卷二“疆域”就涉及了琉球的山川、地理等等,還記載了去琉球的詳細路線,這個下面還有個故事我們會詳細地介紹到;“俗尚”記錄了琉球的服飾風俗、文化和藝術(shù)等等;“物產(chǎn)”記載了琉球的物產(chǎn)情況;“神異”記載了在海上祭神的一些情況。其中有一段就記載了這個祭祀儀式:

二十五日,見山,應先黃尾后赤嶼,無何,遂至赤嶼,未見黃尾嶼也。薄暮,過郊,或作溝,風濤大作。投生豬羊各一,潑五斗米粥,焚紙船,鳴鉦擊鼓,諸軍皆甲露刃,俯舷作御敵狀,久之始息。問:“郊之義何取?”曰:“中外之界也。”“界于何辨?”曰:“懸揣耳?!比豁曊咔‘斊涮?非臆度也。{黃潤華、薛英:《國家圖書館藏琉球資料匯編》上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版。}

什么意思呢?就是當汪楫的冊封船隊過了“郊”,或者叫做“溝”之后,這時風浪大作,船隊就向海里投下活豬、活羊各一頭,再潑下五斗的米粥,并焚燒做好的紙船,敲鑼打鼓,全體人員都拿出兵器,如臨大敵一般做好戰(zhàn)斗準備,這樣過上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停止。里面的這個“郊”或者“溝”,也稱為“黑溝”、“黑水溝”,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琉球海溝,汪楫記述的祭祀儀式就是在琉球海溝這里舉行的,從地理上來講,琉球海溝將琉球群島與中國大陸架截然分開,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以及臺灣島坐落在水深不足200米的中國大陸架上。琉球海溝這里是海難的多發(fā)處,也是“中外之界”,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至少在清初,中國已將琉球海溝作為中國和外國(琉球)的分界線了,汪楫的記載是釣魚島屬于我國領(lǐng)土的有力證據(jù)之一{方亮、方媛:《汪楫使琉球及其著述論略》,載《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另外,最近我們還發(fā)現(xiàn)一本書,更加有力地證明釣魚島自古就屬于中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