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縢》——被誤解的周公(2)

風(fēng)與草:喻中讀《尚書》 作者:喻中


在這段“周公故事”中,專門提到了周公寫的一首詩。據(jù)學(xué)者考證,此詩載于《詩經(jīng)·國風(fēng)》,題為“鴟鴞(chī xiāo)”。詩中寫道:

鴟鴞啊鴟鴞,

你抓了我的小鳥,

別再毀我的巢,

為了保護、養(yǎng)育我的小鳥,

我已經(jīng)病倒。

等天晴了,

找一截桑根,

把門窗修好,

你們這些樹下的人,

莫非還敢對我叫囂?

我的手已疲勞,

我還要捋草,

我用光了我的積蓄,

我的嘴已累壞了,

還沒有修好我的巢;

我的羽毛已稀少,

我的尾巴已枯焦,

我的巢還在搖晃,

在風(fēng)雨中飄搖,

我只好大喊大叫。

“鴟鴞”,大致是貓頭鷹一類的動物,在這首詩中,被刻畫成了一個威脅者,一個危險的敵人。如果這首詩是周公所寫,用以向成王解釋自己攝政之意,那么,這只“鴟鴞”就是成王的敵人,當(dāng)然也是周王室的敵人。年幼的周成王就是詩中的小鳥,周公自己,顯然就是那只在風(fēng)雨中大喊大叫的老鳥。這只老鳥為了巢室(周王室?)的安危,可謂任勞任怨,殫精竭慮。至于“鴟鴞”,也許是志存復(fù)國的殷商子弟,譬如武庚;也許是其他的反叛者,譬如管叔。如果以這樣的意象來比附周公的處境與心境,大體上也說得過去。不過,按照經(jīng)文的記載,這首“言志”的詩,卻并沒有達到讓成王釋懷的政治效果。成王對周公的猜忌依然不減。在這種情況下,周公即使完成了東征的任務(wù),東部地區(qū)的問題即使已經(jīng)得到了解決,也不便于回到朝廷。正在雙方都下不了臺的節(jié)骨眼上,還是上天善解人意(周公之意?),專門安排了一場雷電大風(fēng)天氣,戲劇性地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上天的意圖,當(dāng)然是想用某種極端天氣,來觸動執(zhí)迷不悟的成王,讓他明白周公的苦心、善心、公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