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申之變前大動蕩的政局(32)

甲申之變 作者:王興亞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以赫圖阿拉為國都,稱興京,建國大金,起用天命年號。由于歷史上已有金,故稱后金,正式建立了國家政權(quán)。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號召,誓師伐明,“七大恨”內(nèi)容主要是:1.明朝無端殺害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2.明朝以兵越界幫助葉赫部;3.掠奪財物,殺后金使者;4.以兵助葉赫,將努爾哈赤已聘之女轉(zhuǎn)嫁蒙古;5.向后金強索柴河、三岔河、撫安等處耕地,不準(zhǔn)收割莊稼;6.偏向葉赫,派使臣侮辱后金;7.不準(zhǔn)后金吞并哈達,對葉赫吞哈達不聞不問。這一政治宣言,表明努爾哈赤進攻明朝的戰(zhàn)爭,既是反對明朝壓迫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又是實現(xiàn)滿族統(tǒng)一的戰(zhàn)爭。

四月十四日,努爾哈赤率兵兩萬,分作兩路,一舉攻下?lián)犴槪鲹犴樣螕衾钣婪纪督?,不久又攻下清河城。撫順和清河的攻取,給醉生夢死的明神宗以極大的震驚。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明政府從全國各地調(diào)湊了8萬多軍隊,加上葉赫和朝鮮援軍,號稱47萬人馬,以楊鎬為總指揮,企圖一舉消滅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聚集六萬兵馬迎戰(zhàn)。三月,雙方在薩爾滸舉行會戰(zhàn),前后四天,明軍大敗,文武將吏死傷310余人,士卒死傷48870余人。努爾哈赤乘勝攻下開原、鐵嶺,兼并葉赫,從此成為崛起遼東,問鼎中原,與明朝爭奪天下的主要對手。

薩爾滸戰(zhàn)役后,明朝為了力保危疆,決定任用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經(jīng)略遼東。由于薩爾滸戰(zhàn)敗的影響,明遼東地區(qū)各城堡軍民紛紛外逃。熊廷弼冒著大雨兼程出關(guān),招集流移,修繕城堡,簡練兵馬,整肅軍紀,制止了混亂局勢。他采取以守為主的戰(zhàn)略,集中兵力18萬人,固守叆陽、清河、撫順、柴河、三岔、鎮(zhèn)江諸堡,“小警自為堵御,大敵互為應(yīng)援。更挑精悍者為游徼,乘間掠零騎,擾耕牧,更番迭出”,遼東戰(zhàn)線大為鞏固。然而,慣于紙上談兵的明朝官僚們指責(zé)熊廷弼怯戰(zhàn)無為,御史馮三元還給熊廷弼編造了“無謀者八,欺君者三”的罪名,制造不罷黜熊廷弼,遼必不保的輿論,熊廷弼憤而辭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