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申之變前大動蕩的政局(33)

甲申之變 作者:王興亞


明政府以袁應泰接替熊廷弼?!睹魇贰氛f他“歷官精敏強毅,用兵非所長”。他到達遼東,一改熊廷弼堅守戰(zhàn)略,積極準備進攻后金。恰值遼東邊外蒙古各部發(fā)生饑荒,牧民乞食者眾。袁應泰欲借用蒙古人出力,下令大量招降安置于遼陽、沈陽城中。有的官員擔心蒙古降眾過多,其中可能混進后金間諜,而袁應泰自以為得計,將借此與大清兵抗衡。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日,努爾哈赤親率大軍進攻沈陽。沈陽城經(jīng)過熊廷弼的修繕,異常堅固,城外有品坑,內置尖樁,上覆秫秸,以土掩之,又有城壕一道,內外豎有柵術。近城復有城壕二道,闊五丈,深二丈,均有尖樁,內筑攔馬墻一道,間留炮眼,排列戰(zhàn)車槍炮。明軍將士在城上布陣固守。后金軍先是誘使總兵官賀世賢出城迎戰(zhàn),繼之用楯車攻城,戰(zhàn)斗激烈,在此關鍵時刻,城內蒙古人叛變內應,砍斷繩索,放下吊橋,后金軍蜂擁而入,攻占了沈陽城。明將陳策等人率軍救援沈陽,又在渾河岸邊展開激戰(zhàn)。曾使后金兵一再受挫,最后雖因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但后金軍損失也不少。

努爾哈赤在奪取沈陽后,立即召集諸王大臣會議,決定乘勝攻打遼陽。十九日,后金軍進抵遼陽城下。明遼東經(jīng)略袁應泰率總兵官侯世祿、李秉誠、梁仲善、朱萬良出城五里迎戰(zhàn),試圖趁后金兵立足未穩(wěn),先發(fā)制人,可惜沒有成功。第二天,后金兵分成兩路,在努爾哈赤指揮下攻城,明遼陽守將棄城逃跑,軍心動搖。第三天傍晚,后金兵從小西門攻入,城中大亂,袁應泰率軍苦戰(zhàn)失敗,自殺。遼陽為后金所有。接著,后金軍席卷遼河以東的海州、蓋州等70余城。此時,努爾哈赤作出遷都遼陽的決策,并在遼陽城東北5里的地方修建新城,因位于太子河東,故又叫東京城。

天命七年(1622年),努爾哈赤率軍渡過遼河,進攻遼西。明軍連遭敗績,廣寧失守,有四十余城堡不戰(zhàn)而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