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弄孩子則是一種捉弄,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只能是逗大人高興,而給孩子帶來的卻是羞辱、擔(dān)憂和失落。
例如,我經(jīng)??吹接械拇笕耍脚笥鸭依飼r手里拿一個準(zhǔn)備給孩子的禮物,卻不痛快地給孩子,而是提出一些條件,比如讓孩子唱一首兒歌或者流行歌,要么就是讓孩子說一些好聽的話,諸如“阿姨真漂亮”、“叔叔你真帥”等等,如果孩子不想唱、不愿意說,就做出要把禮物拿走不給的樣子,直到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做了,這才滿意地把禮物遞給孩子。還有一些大人以嚇唬孩子取樂,看到小男孩,總是以孩子的小雞雞做要挾,故意做出要找把刀子割小雞雞的之類的動作;看小女孩,就把小女孩極喜歡的洋娃娃或者喜愛的發(fā)卡藏起來,說丟了或被別人拿走了,急得小女孩大哭,大人才拿出來算完。成人有時會覺得這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個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無形的傷害。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不僅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更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感。
只要遇到這類事情,作為家長就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因為,這絕不是小事。事關(guān)孩子的事情也沒有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在孩子來看卻是大事。
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戲弄孩子。他認(rèn)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jīng)常被戲弄的孩子會出現(xiàn)品德方面的嚴(yán)重缺陷。例如大人經(jīng)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戲弄孩子著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yǎng)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毛病。
“哥哥應(yīng)該讓著弟弟”
有次周末,在家里無意看到這樣一個節(jié)目,某電視臺邀請來一家的三胞胎小兄弟。這三個小孩子年齡只有三四歲的樣子,各個健康可愛,齊齊地站在演播室舞臺中間,一點也不怯場,可能是看到很多觀眾都喜歡他們,孩子們臉上都是興奮的樣子,我一下子就被可愛的孩子們吸引住了,放下手里的事情,就來看節(jié)目。也許是自己職業(yè)的緣故,我更是關(guān)注這幾個孩子。
漂亮的女主持問道,“你們誰在家里最不聽話呢”。孩子們可能有些意識到,最不聽話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就猶猶豫豫的互相看看,接著互相亂指,到最后統(tǒng)一在一個孩子身上,被指到的孩子立即變得不知如何是好,臉上開始的高興和喜悅頓時變成說不出的尷尬。
主持人接著問:“在幼兒園里,誰是小霸王呢,也就是平時最愛和別的小朋友打架啊。”孩子們又是幾分鐘的亂指,中間還有互相揭發(fā),臺下的觀眾開始小聲說話,最后又是兩個同時指向第三個孩子身上,那個“最愛打架”的孩子一下子低著頭,不敢看觀眾,覺得大家肯定都在指責(zé)他,顯得很難為情。
又是一個讓人難受的問題,“你們中誰最愛向幼兒園阿姨告狀呢”。孩子們聽了這個問題一臉迷惑,也許都不想做那個愛告狀的孩子,可是又不知道是哪一個,最后就統(tǒng)一到剛才沒有被指過的孩子身上,那個被確定為最愛告狀的孩子一下顯得無所適從,臺下的觀眾一陣鼓掌和笑聲,這個孩子肯定感覺到了自己不是個好角色,樣子有些委屈,甚至害怕。
主持人和觀眾都被孩子們的樣子逗樂了,沒笑的只有這幾個孩子。他們的關(guān)系已被挑撥,大庭廣眾之下被貼上某個壞標(biāo)簽,他們都不像剛上場那樣輕松,變得緊張起來,有些不知所措了。這時,主持人拿來一個很好看的飛機模型,還說道就這一個小飛機,問孩子們給誰。三個孩子明明都被這個漂亮的小飛機吸引著,他們的眼神充滿了渴望,小小的心一定都很想得到這個禮物。但是,孩子們可能覺得剛才已有被貼上壞標(biāo)簽的經(jīng)歷,他們都想表現(xiàn)得好,就開始了互相推讓,都說給別人,沒有一個人敢說給自己。指來指去,最后決定給站在左邊的第一個孩子,孩子拿到玩具后很高興,其他兩個孩子的失望是顯而易見的;拿著玩具的孩子在一瞬間感到不妥,咬咬牙讓給了站在最后的弟弟,這倒有些出人意料。正當(dāng)主持人夸獎他時,這個小男孩一下哭了,萬分失落和委屈。女主持人故做驚訝地問他為什么要哭,而孩子已哭得說不出話來。
這時,中間的小孩子打圓場說:“哥哥應(yīng)該讓著弟弟?!庇^眾又一次被孩子的“解釋”逗笑了。臺下一陣掌聲。
節(jié)目就這樣一直弄到孩子們各個沮喪著臉,也不如剛站在舞臺上的高興了,也許他們都還惦記著那些可怕的問題,孩子們虛假的話也說了,哭的也哭了,觀眾笑也笑了,也許看到孩子表情都不自然了,主持人才拿上另外的禮物,三個孩子也終于破涕為笑。
看到這里,我不禁要問,這個節(jié)目的目的是什么,他們設(shè)計這些問題和環(huán)節(jié)的用意何在?只是為了讓觀眾開心嗎?可給這幾個孩子帶來的又是什么呢?這些所謂“文明”的節(jié)目,無情地傷害著幼小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