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女情結絕不僅僅是娶個處女做老婆這么簡單
如果你是個文學青年,那么在你的閱讀體驗中,一定會對經常出現(xiàn)在情愛小說中的一個句式非常熟悉——“她失去了一個姑娘最寶貴的東西”。這“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呢?不用我點破,大家都心領神會,就是那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女兒身”。
“哪兒的人最在乎處女?”如果有人在全球范圍內做一個這樣的調查,相信中國人肯定能進前三名。
過去一提男人的處女情結,大家就覺得是老生常談,“不就想找個處女結婚嗎?心理變態(tài)”!也許有些女讀者一聽這個就嗤之以鼻。其實,問題遠不是那么簡單,處女情結對中國男人來說是深入骨髓,他不僅僅表現(xiàn)在想娶一個處女作老婆這個單一的問題上,還四處蔓延,廣為滲透,影響了中國男人情愛心理的方方面面,比如關乎男人的面子問題,比如只想找不如自己的女人,拒絕比自己優(yōu)秀的女人,比如怕戴綠帽,再比如當下某些成功男士喜歡“老牛吃嫩草”,愛找跟自己女兒年齡一般大的做情人或配偶,甚至在性方面出現(xiàn)種種的障礙,似乎都可以從處女情結這個源頭上找到答案。
中國人的處女情結不僅根深蒂固,且源遠流長。在古代,“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跟現(xiàn)在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樣深入人心。據說,那個時候,大戶人家不僅娶妻娶處女,養(yǎng)婢納妾也得要求是處女。在民間,即使一個男人窮困潦倒家徒四壁,討個老婆是否為處女也是首要條件?!八粎捛?,女不厭潔”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約定俗成的一種普遍心態(tài)。哪怕到了21世紀的今天,哪怕是80后出生的小男孩,也都會在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企盼在“洞房花燭夜”娶個纖塵不染的處女回家。處女情結我沒有,但我身邊很多男人都有。我看到有個調查,說中國男人當中有處女情結的幾乎占到了60%以上,這個數(shù)據不知道是否有夸張的嫌疑,前不久還有調查顯示某些中學生還自己乳臭未干呢,也做起了“處女夢”,希望自己將來的另一半在新婚之夜還“白璧無瑕”,你說可笑不可笑?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跟我說,中國男人的處女情結一旦表現(xiàn)在婚姻問題上就像個專制的暴君:我跟一個女人結婚,不僅娶的是她的今天,也要娶她的過去,還要娶她的明天。它的潛臺詞就是,我要找的這個老婆不光在新婚之夜要奉獻出她的第一次,婚前即使未曾相識也得為了我這個尚未出現(xiàn)的老公守身如玉,將來我死了她還得無條件為我守寡終身!
其實處女情結,不光中國男人有,日本著名情愛作家渡邊淳一的作品《男人這東西》中有專門一章提到了這個問題,日本男人的處女情結也很重。可見,在東方這樣大男子主義盛行的國度,男人在內心深處總是渴望成為他女人的最初的男人,這便是我們所說的處女情結。在傳統(tǒng)婚禮上,新娘身披潔白無瑕的婚紗,象征著她奉獻給愛人的內心和肉體與她所披的婚紗一樣純潔無瑕。因此斷言,男人喜歡處女,是一種對純情的向往,對美好的追求。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讀。
(二)在家里男人要女人守節(jié),跟在朝中皇帝讓臣下盡忠是彼此對應的
男人的處女情結,古老而神秘,既是傳統(tǒng)的大男子主義思想的一種延伸,認為跟我過日子的女人必得唯我獨尊從一而終;又是隨意支配女人改造女人,將女人視為戰(zhàn)利品的雄性心態(tài)的流露;尤其在中國,處女情結產生的一個歷史原因,跟長期以來女性的社會地位低,和中國歷代提倡的女性節(jié)烈觀息息相關。對此,魯迅先生在他寫的《我之節(jié)烈觀》一文中有關非常精辟的闡述:“古代的社會,女子多作為男人的物品。或殺或扔,都無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歡的寶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無不可。后來殉葬的風氣,漸漸改了,守節(jié)便也漸漸發(fā)生?!薄按撕蠡实蹞Q了幾家,守節(jié)思想倒反發(f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