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被替換的是灌溉者的工作。盡管納爾遜的部分棉田依然靠管道灌溉,但大部分棉田是由計算機控制的大型灑水車澆水。灑水車在棉田里穿梭,就像一個大型的擋風玻璃清潔器。由于得克薩斯州西部非常干旱,納爾遜舍不得將水灑向空中,他讓灑水車拖著數(shù)百個滴水的軟管,緩慢地穿過棉田。
2007年到拉伯克旅行時,我發(fā)現(xiàn)棉花采摘又前進了一大步。在離雷恩施農(nóng)場幾英里的萊弗蘭的棉農(nóng)邁克·亨森正在試驗新一代技術(shù)。亨森的耕種面積要比雷恩施家的大得多,因此他在采摘季節(jié)還需要約12名工人。亨森面臨著棉花種植者的古老困境,他告訴我,勞動力是他最頭疼的事情。他能找到工人嗎?工人能到場嗎?他們明天還會回來嗎?
亨森很慷慨地邀請我跳上一臺新式的約翰迪爾牌7760型采棉機。2007年,他在自己當年最后播種的一塊棉田上試驗了這項新技術(shù)。坐在采棉機駕駛室里有點像坐在太空艙里,里面有許多計算機程序正在運行并告訴我們正在發(fā)生的事情。7760型采棉機的價格接近60萬美元,但亨森認為它物有所值。正如打包機不再需要拖車人員那樣,7760型采棉機不再需要打包機。一旦7760型采棉機采摘了一定數(shù)量的棉花,它就會將棉花打成大包,然后用塑料保護膜把它包裹起來。種植者不再需要停下來清空吊斗并將棉花倒入打包機,也不再需要打包和保護棉花。過去,亨森可能要用拖拉機采摘棉花,同時工人會一個接一個地打包棉花。現(xiàn)在,7760型采棉機將打好包的棉包放到路邊,然后拐個彎繼續(xù)采摘棉花。有了這項新技術(shù),亨森在中午前能夠采摘75包棉花,而納爾遜·雷恩施的第一臺采棉機用相同的時間只能采摘3包棉花。
亨森相信,7760型采棉機可以讓他一個人做10~11個人的工作,因此他幾乎不再需要臨時工了。他不再需要其他設(shè)備,也不再需要裝棉鈴的翻斗車和打包機了。從環(huán)保的角度講,7760型采棉機也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有了這項新技術(shù),亨森有望每周節(jié)省上萬加侖的汽油。
舊敵人,新朋友
縱觀棉花的歷史,這種植物一直在跟兩個敵人作斗爭:害蟲和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