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將自己的關注點轉(zhuǎn)向稅收之前,歐文·希夫已經(jīng)是一位頗有名氣的經(jīng)濟學家了。
歐文·希夫于1928年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一個下層中產(chǎn)階級家庭,是家中的第八個孩子。他的父親是一名工會會員,整個大家庭都是羅斯福新政的狂熱支持者。1946年,歐文進入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學學習經(jīng)濟學,以他的家庭背景和性格,沒有人相信他會摒棄占統(tǒng)治地位的正統(tǒng)經(jīng)濟學觀念,轉(zhuǎn)而堅決支持過時的奧地利經(jīng)濟學派的觀點—但是他卻實實在在這樣做了。
歐文總是有獨到的想法,加上對自己充滿信心,他總感覺自己所學的東西與現(xiàn)實生活有些脫節(jié)。他深入研究了所有經(jīng)濟理論,廣泛涉獵了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與亨利·格雷迪·韋弗(Henry Grady Weaver)等自由思想家的著作。盡管歐文的轉(zhuǎn)變是循序漸進的(經(jīng)歷了1950年到1960年整整10年的時間),但他最終成為健全貨幣、有限政府、低稅收和個人責任的狂熱信仰者。1964年,歐文滿腔熱情地支持巴里·戈德華特競選美國總統(tǒng)。
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美國說服了全球很多國家支持美元取代黃金的做法。由于美國保證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這個計劃得到了廣泛贊同,美國也因此擁有了世界上80%的黃金。
然而,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中的凱恩斯主義者造成的長達40年的通貨膨脹導致與美元直接掛鉤的黃金價格嚴重下跌。這種錯位的現(xiàn)象造成了眾所周知的“黃金外流”,1965年,由法國牽頭,許多國家紛紛以美國聯(lián)邦兌換券(即美元)兌換黃金,以1932年的金價從美國手里買走了大量黃金,美國的黃金儲備迅速減少。
1968年,林登·約翰遜總統(tǒng)的幾位經(jīng)濟顧問聲稱,那次黃金外流并非因為低價出售的誘惑力所致,而是因為外國政府擔心美國的黃金儲備不足,無法支持本國所持有的流通貨幣,也無法與外幣進行兌換。為解決這個令人焦慮的問題,約翰遜總統(tǒng)的眾位金融專家紛紛獻計,建議將法定用于支持本國美元的25%的黃金儲備轉(zhuǎn)為外國美元持有者的備用儲備。他們認為,這項額外的保護措施將會安撫外國政府,阻止黃金的繼續(xù)外流。當時的歐文只是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一個年輕的生意人,他對政府這種做法十分不解,覺得他們的觀點非?;奶啤?/p>
歐文給得克薩斯州的參議員約翰·托爾(John Tower)寫了一封信,托爾當時是黃金問題評估委員會的成員。歐文在信中說,美國政府面臨兩種選擇:要么強行摧毀現(xiàn)行的價格結構,將金價恢復到1932年的水平;要么調(diào)高金價,與1968年持平。換句話說,要調(diào)整凱恩斯主義導致的長達40年的通貨膨脹,美國政府必須作出選擇,要么緊縮通貨,要么讓美元貶值。
盡管歐文認為通貨緊縮或許是重振美國經(jīng)濟最有效的做法,因為通貨緊縮可以使美元恢復購買力,但他覺得經(jīng)濟學家們錯誤地將價格下滑當成了災難,而政府天生具有通貨膨脹的偏好(本書將對此進行論述)。出于這些考慮,他認為當權者至少要承認此前的經(jīng)濟下滑,并且降低美元對黃金的價值。在這樣一個方案中,歐文覺得黃金的價格必須達到每盎司105美元。
歐文還擔心另外一種可能性更大也更危險的選擇:政府不作為(其實這也正是政府的選擇)。當時的選擇是,究竟是面對現(xiàn)實解決問題,還是將問題留給下一代人。當權者選擇了將問題留給下一代人,而我們,就是那下一代人。
托爾對歐文論證問題的基本邏輯印象深刻,他邀請歐文為黃金問題評估委員會全體委員作報告。在這次聽證會上,來自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美國財政部以及國會的高級貨幣專家們都證實,與黃金脫鉤將會增強美元的購買力,降低金價,引領美國進入一個繁榮發(fā)展的階段。
在其證詞中,歐文卻堅持認為,美元與黃金脫鉤會導致金價飛漲。更重要的是,他還警告說,一種沒有任何內(nèi)在價值的貨幣會導致大規(guī)模通貨膨脹以及無法持續(xù)的政府負債。但在當時,這種少數(shù)派的意見完全被忽視了,美國政府取消了金本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