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10歲時,22歲的巴布斯嫁給了戴夫·米爾頓。他家一直是我們家的好朋友,無論是在錫爾港,還是在波坎蒂克。起初,她把婚姻看成是躲避父親的一個途徑,她在主理家庭大事并與母親保持著聯(lián)系的同時,她的生活與我們完全脫離了。
約翰,當然,是帶著“名頭”的。他是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是長子也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在所有的孩子當中,約翰的個性最像父親;他工作很努力,很勤奮,責任感很強。但是,父親的標準太高、太嚴格,約翰從來不能指望從他那里獲得完全的認可。所有成就、成功都是理所應當?shù)?歸根結(jié)底,洛克菲勒家的人就應當如此表現(xiàn)-進一步說,你必須小心不能因此而飄飄然,以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由于盡善盡美成了慣例,因此,約翰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雖然可能沒有明說,可父親的反應總是讓他感到他應當能夠做得更好。
約翰具有“緊張個性”是不足為奇的。在社交環(huán)境中,他表現(xiàn)出極度的忸怩羞澀、靦腆拘束,會為自己說過的話或有過的想法自責好些天。他跟父親一樣,患有某種疑心病,總是擔心自己的身體,在孩提時代,他各種過敏、小病不斷,雖然沒有一次病得很嚴重。也許因為他太像父親了,因此除了巴布斯以外,約翰注定與父親矛盾最大,可是這一點到若干年后才得以暴露。
約翰和阿比在與父親相處的問題上,采取的是相反的方式。阿比處處反抗,盡可能在所有方面表現(xiàn)出不同;約翰-尤其是年輕的時候-則努力要取悅父親,唯命是從,盡量按照父親希望的那樣做個善良、盡職、寬厚的人。在有些方面,他的努力是徒勞無益的。在普林斯頓上學的時候,約翰問父親在班級舞會的那一周能不能用一輛車。父親滿足了他的愿望,但表示出極度不悅。父親習慣性地將兒子向父親提出的簡單且?guī)缀醴浅F胀ǖ恼埱?使用家里的車-提升到一個高度,演變成一堂品德教育課。他說,自己上大學的時候,連一匹馬都沒有,因為他不希望跟別的男生有什么不同。他強調(diào)了約翰可以扮演的重要的“民主”角色-即“在別人有車的時候自己沒有車也能處之泰然”。約翰在回信中說,在洛克菲勒家的人有責任作出犧牲來促進民主精神,那種犧牲應當有個限度。這是約翰允許自己作出的最大嘲諷,而事實上,他在信的最后表達了自己的歉意。
在內(nèi)爾森總是找茬兒的時候,約翰的日子不可能好過。內(nèi)爾森是我們這代人中第一個成功地挑戰(zhàn)父親在教養(yǎng)孩子方面諸多清規(guī)戒律的極限的人。
約翰與內(nèi)爾森的反差是巨大的。約翰羞怯靦腆得叫人生憐,而內(nèi)爾森則擅長交際、性格外向,喜歡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讓約翰感覺不堪重負的責任和義務,在內(nèi)爾森看來似乎是小菜一碟。內(nèi)爾森好像研究了巴布斯和約翰的情況,并決定在處理與父親的關(guān)系問題上不會再犯他們兩人的錯誤-不去作徒勞無功的反抗,也不臣服于洛克菲勒家的威嚴。如果他壞了規(guī)矩,就像巴布斯那樣,他也不會那么肆無忌憚地讓父親大為惱火,而是為了好玩,而且能夠逃避責罰,或者取得某個重要的結(jié)果。如果他像約翰那樣準備取悅于父親,那是為了實現(xiàn)某個明確而精心設(shè)計的目標-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他常常能如愿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