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一夫多妻制Vs一夫一妻制(2)

一切皆有價 作者:(美)愛德華多·波特


一夫多妻制會帶來很多問題。它使貧困固定化,使生產(chǎn)資本流向新娘市場,鼓勵家庭多生育孩子,從而減少了對每個孩子教育的平均投入。一項研究指出,如果全非洲能夠禁止一夫多妻制,可以使人口增長率降低40%,國民儲蓄率增加70%,人均經(jīng)濟產(chǎn)量增加170%。不過,這并不是說一夫多妻制與一夫一妻制相比就一定對女人不利。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世界上大多數(shù)地區(qū)仍然是由男性主導。不管是一夫多妻制還是一夫一妻制的社會,家族的血脈和財產(chǎn)都由兒子繼承,女兒總要嫁到夫家去,生的孩子隨人家的姓氏。盡管如此,兩者還存在重要的區(qū)別。在一夫多妻制社會,男女性別比例對女方有利,女人有機會尋求條件比自己優(yōu)越的配偶。在一夫一妻制社會,條件差的女人只能找條件差的男人。正如美國人類學家勞拉·貝齊格曾經(jīng)說過:“哪個女人不想成為約翰·肯尼迪的第三任妻子,卻甘心做笨蛋小丑‘波嗦’的第一任妻子?”

新娘的聘金當然很少給她本人,通常是給她父母,父母拿到錢又轉過來給自己的兒子娶媳婦。即使是在男權主義最嚴重的文化背景下,那些想用女兒換錢的父母也會對她們很珍惜。大概15年前,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的經(jīng)濟學家西奧多·伯格斯特龍,推導出了一種有關一夫多妻制的經(jīng)濟學模型,他得出的結論是,那些嫁女兒得到錢再為兒子娶媳婦的家庭,如果只有一個兒子,剩下的全是女兒,那么該家庭的孫子孫女數(shù)量會更多,這也使女人更值錢。

在很多一夫一妻制社會,對比之下,女兒不但沒有價值,還是個負擔。她們幾乎不存在什么價格。這里更常見的是嫁妝,即新娘家付給新郎家的錢,這在一夫多妻制社會幾乎聞所未聞。所以,很多一夫一妻制社會很容易出現(xiàn)虐殺女嬰的現(xiàn)象。

一夫多妻制家庭在過去的2000年里逐步減少,首先在歐洲,后來隨著殖民地的擴展推廣到了世界的大部分地區(qū)。這種變化似乎不是源于婦女的反抗,更有可能是因為男人轉過頭來反對這種制度。一種理論認為,經(jīng)濟發(fā)展孕育了一夫一妻制,因為它改變了富人的生育目標。欠發(fā)達社會里財富主要依靠繼承,所以沒有必要為孩子的教育投資。多配偶的目的就是盡量多生孩子以保證男人的基因得以延續(xù),也就是說不管孩子的質量如何,只要數(shù)量多就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