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三部分講述的是必拓公司的歷史。必拓起初是一家純粹的荷蘭公司,使用來自中國的勞工開發(fā)勿里洞島上的一座大型露天錫礦。與此同時,曾一度擁有必拓的金科公司,其前身則以榨取廉價的黑人勞動力開發(fā)南非的金、鉑和煤礦資源。
在南非滅絕人性的種族隔離制度下,金科公司興旺發(fā)達起來。剛剛進入礦業(yè)界的德里克· 基斯就任金科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后,才把公司的發(fā)展方向重新定位為走出種族隔離制度的桎梏?;沟睦^任者布賴恩· 吉爾伯森是一位有天分的數學家,也曾是一位火箭專家。他在1994 年從皇家荷蘭殼牌集團手中買下必拓,作為將金科的核心礦業(yè)資產向全球金融市場轉移的載體。
到2001 年必拓與必和合并前,兩家公司都已得到過慘痛的教訓,那就是礦產品價格的猛漲很容易以急速下跌的方式突然結束。當1997~1998 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導致金屬價格狂跌時,必和公司因其收購馬格馬公司在亞利桑那州和內華達州的銅礦進行了高達25 億美元的資產減值。首席執(zhí)行官約翰· 普雷斯科特和董事長杰里· 埃利斯因此丟掉了他們在必和公司的職位。
在絕望之中,必和的新董事長唐· 阿格斯找到了一位高大魁梧、愛騎摩托車的美國人保羅· 安德森。安德森的頭腦就像他的塊頭和脾氣一樣出眾。工程師出身的安德森此前擔任杜克能源公司的總裁和首席執(zhí)行官,他沉著冷靜地著手解決必和公司的問題。正如唐· 阿格斯所說:“如今的必和必拓的真正設計師是他。其他人肯定也會聲稱自己奠定了必和必拓的基礎,但這個人富有遠見,他把公司發(fā)展的平臺搭建得完美無缺?!痹诎驳律褪紫攧展俨闋査埂ぁ捌嫫铡薄?古德伊爾的帶領下,必和公司的利潤在兩年內又開始迅速增長。
與此同時,必拓公司也經歷了一場情形相似但相對不那么難堪的挫折:該公司的聲譽與它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的股價一起大幅跌落。本書將首次披露布賴恩· 吉爾伯森和充滿智慧的絡腮胡子首席財務官米克· 戴維斯如何聯(lián)手重振必拓并與必和聯(lián)姻,以及必和公司的董事是如何在與必拓合并和兼并西部礦業(yè)公司兩種方案中作出選擇的。
最終與必拓聯(lián)姻的誘惑力是必和無法抗拒的,合并以后的必和必拓成為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事實上,這次合并成立了兩家公司,即總部在墨爾本的必和必拓有限公司和總部在倫敦的必和必拓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分別上市,但其業(yè)務、董事會和管理層完全相同。合并過程中米克· 戴維斯離開了必拓,他在本書中首次披露了自己拒絕加入必和必拓的原因。他后來成為發(fā)展勢頭強勁的英國/ 瑞士斯特拉塔礦業(yè)公司的領導人,并給必和必拓制造了許多麻煩。
本書第四部分敘述保羅· 安德森和布賴恩· 吉爾伯森是如何共同為合并后的必和必拓制定戰(zhàn)略藍圖的。當制訂計劃的工作在2002 年完成后,安德森悄無聲息地回到了美國,但仍是必和必拓公司董事會的一員。
吉爾伯森一就任必和必拓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就與力拓公司的羅伯特· 威爾遜爵士聯(lián)絡,探討這兩個礦業(yè)巨人合并的可能性。但是唐· 阿格斯為自己被排除在會談之外而大為光火。當吉爾伯森為了證明實力而向阿格斯發(fā)出挑戰(zhàn)后,阿格斯召開了公司董事會會議。
2003 年1 月4 日,吉爾伯森得到通知,留在辦公室里聽候董事會對他的命運作出決定。在這動蕩的一天中,吉爾伯森輸掉了權力之爭,也丟掉了他的工作。這是澳大利亞公司史上爭議最多的事件之一,本書首次詳細披露了該事件的幕后故事。
吉爾伯森的繼任者奇普· 古德伊爾領導必和必拓在新世紀變化莫測的經濟環(huán)境中發(fā)展。新世紀伊始,能源、金屬和礦產品的價格迅速上漲,與之相應的是中國和印度作為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給國際市場帶來的革命。
古德伊爾以及2007 年接替他的高瑞思奉行的戰(zhàn)略是只開發(fā)規(guī)模大、成本低、壽命長的礦山,例如必和必拓占多數權益的智利埃斯孔迪達銅礦、位于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qū)的鐵礦項目,以及位于羅克斯比唐斯的世界最大鈾礦。
邁克· 薩拉蒙是一位出生在匈牙利的南非人,他先后供職于金科公司和必拓公司,并進入過必和必拓董事會。他說:“有很多人胡說什么規(guī)模并不重要。必和必拓現在在規(guī)模上已經與那些超級石油公司不相上下,從來還沒有任何礦業(yè)公司達到過這樣的規(guī)模。它現在已經不是一家澳大利亞公司,而是全球性公司。只要看看現在管理必和必拓的人來自哪些國家就知道了:首席財務官亞歷克斯· 萬斯洛是巴西人,首席執(zhí)行官高瑞思是南非人,首席商務官阿爾貝托· 卡爾德隆是哥倫比亞人,負責鐵礦業(yè)務的伊恩· 阿什比是澳大利亞人,負責鋼鐵原料業(yè)務的馬庫斯· 倫道夫是美國人。這是絕無僅有的。”
人們在21 世紀開始公開關注諸如“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公司誠信”、“社會給予的經營許可權”以及最為重要的“可持續(xù)性”問題。這些目標中的一部分是由必和必拓的競爭對手—力拓公司的羅伯特· 威爾遜爵士提出來的,而保羅· 安德森1999 年3 月親手撰寫了名為“進入21 世紀”的綱領性文件,開始在必和公司倡導這些目標。在合并后的必和必拓公司,這些目標又得到安德森的繼任者們過度狂熱的追捧,其中以奇普· 古德伊爾鼓吹得最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