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本書里將要努力記述的這些事件,全都發(fā)生在半個世紀之前。當時,世界上有三大帝國鼎足而立:我們的歐亞國、大洋國和東亞國,它們之間總是烽煙不斷。 1985年初,大洋國遭到歐亞國沉重的軍事打擊,從而喪失了大國地位。從那之后,大洋國的主權(quán)只能朝昔日的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地區(qū)擴張。這樣一來,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大帝國:我們的歐亞國與東亞國。經(jīng)過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已經(jīng)度過了四分之一世紀、所謂的“全副武裝式的和平時期”。
因此,現(xiàn)在終于到了可以不帶責怨、不懷偏見地回顧那些在今天我們有權(quán)稱之為“決定生死命運”的諸多事件。大洋國的軍隊土崩瓦解,及其接踵而至的革命與勝利,是一個并非只有小圈子里的專業(yè)人士才會感興趣的歷史進程。遺憾的是,新一代人并不善于借鑒歷史和吸取教訓。這部書的目的正是在于喚起年輕人的好奇心,并讓他們明白,對21世紀的現(xiàn)代人來說,詳細了解過去是其完整性的一部分。
這本史料匯編主要由三部過去雖曾出版,但至今仍然很難查閱的回憶錄組成,并補充以當時大洋國媒體中公布過的、在廣播電視中宣讀過的官方公告、報刊文章、詩歌和私人手記。對于以大事記形式編纂的文獻資料,我用小題注將它們串為一體,當然,我并不想對讀者的觀點施加影響。我只是試圖糾正幾處回憶者的客觀錯誤和由于偏見導致的歪曲。
作者及其作品的命運,彼此之間可以有天壤之別。在1985年大洋國革命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溫斯頓·史密斯,在世紀末撰寫了一部回憶錄;但在當時,它只能以手抄本形式,通過倫敦非法的“版本禁忌”組織進行地下傳播。革命遭到鎮(zhèn)壓后,該書的作者曾作為政治犯被關(guān)押過一段時間,之后徹底與世隔絕地住在他的祖國,2000年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喪生。因此,盡管他的著作后來由設在布拉扎維列的流亡者出版社印刷發(fā)行,但他已經(jīng)無法為之感到喜悅了。[ 《痛苦的真理》,自由大洋出版社,布拉扎維列,2010年。]
詹姆斯·奧勃良,曾經(jīng)擔任大洋國秘密警察組織的高層警官,被迫退休之后,他也將自己的記憶付諸筆端,他的手稿被扎成一捆,經(jīng)人偷偷帶到國外,直到他去世之后才正式出版。[ 《一切都不再保密:一位秘密警察的自白》,企鵝叢書,香港,2010年。]奧勃良因泄露國家機密罪被捕,直到2008年去世,一直關(guān)在倫敦的一座精神病院。
裘莉亞·米勒女士,是1985年革命前的精神領(lǐng)袖之一,她的回憶錄是在相當幸運的環(huán)境下完成的。她在革命失敗后,搖身變成了新政權(quán)的親信,后來被任命為教育部部長。
她的著作[[3] 《一個為英國社會主義而奮斗的人的一生:回憶錄》,倫敦,中央國家出版社,2010年。][3] 是大洋國(英國)讀者了解當時所發(fā)生的歷史事件的惟一合法渠道。
在此,我謹向我的工作單位——伊爾庫茨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表示感謝,在那里我得以查閱當時最可靠的文字記錄、歐亞國軍事情報局的報告以及在占領(lǐng)大洋國期間掠走的極具價值的檔案資料。假若沒有這些幫助,我不可能完成研究所交給我的這項重要任務。我還要特別感謝研究所所長,他既是杰出的歷史學家,同時也是我的單位領(lǐng)導。他博大精深的專業(yè)本領(lǐng)和理論能力,是我在工作中解決一切問題時都時刻遵循的指南針。至于我究竟取得了多少成績,敬請讀者予以評判。
伊爾庫茨克,歐亞國,203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