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兩個省的人是最有特點的,山東人的粗獷、直率,山西人的小心、小氣,都是舊京記憶中很鮮明的部分。在相聲中,一般這兩個省的人都是作為買賣人的形象出現(xiàn)。
●據(jù)有的老先生說:“不像就對了。這些段子諷刺外地人的,咱們自己為了生活拿人家找樂兒,不能讓人家落實了。比如真學河間府的人說話,那人家河間府的人找你打架怎么辦?”
相聲里邊有所謂的“倒口”,就是學說其他各省人說話。這也常被當作說學逗唱里的“學功兒”,是相聲的基本功之一。
如果一段相聲里有大量的仿學方言,或者藝人一上臺就是以方言人物形象出現(xiàn)的,這種節(jié)目就叫做“倒口活”。
在傳統(tǒng)相聲中,主要仿學的有天津話、河北話、山東話、山西話。天津的相聲藝人很多,天津話又是很容易出笑料的一種方言,所以在相聲中,倒天津口,即仿學天津話的很多。需要說明的是,相聲是以北京話為標準的,天津演員在節(jié)目中說天津話,同樣是“倒口”。
山東話、山西話在傳統(tǒng)相聲中被用得多,是因為在舊京的歷史上,山東人和山西人是最容易在北京落住腳的,山東人和山西人在北京的買賣是最多的;所以,學山東人、山西人說話最容易引起共鳴。而且這兩個省的人是最有特點的,山東人的粗獷、直率,山西人的小心、小氣,都是舊京記憶中很鮮明的部分。在相聲中,一般這兩個省的人都是作為買賣人的形象出現(xiàn)。
所有仿學山東話的節(jié)目,如《山東兒斗法》、《馬壽出世》、《怯講演》、《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等,都要抓住山東人語音粗獷這個特色。而所有仿學山西話的節(jié)目中,如《山西人要賬》、《山西家信》、《揭房瓦》等,都要抓住山西人小心謹慎,而且小帳兒算得很清楚的特點。
在“倒口活”中,用得最多的是河北話,而且是一種“找不著準地兒”的河北話。尤其是在那些諷刺外地人老土、沒見過世面的段子里,如《怯拉車》、《可鴣進京》、《怯洗澡》、《怯大鼓》等,那些主人公都是操著一口特色極為鮮明,但又哪兒的口音都不是的河北方言,在北京闖蕩。我問過很多老先生,他們都說不準那到底是哪兒的口音,有的說是“深縣武強一帶”,有的說是“河間府一帶”,還有說是“接近山東一帶”,但又都不太像。據(jù)有的老先生說:“不像就對了。這些段子諷刺外地人的,咱們自己為了生活拿人家找樂兒,不能讓人家落實了。比如真學河間府的人說話,那人家河間府的人找你打架怎么辦?”
老先生的擔心不是多余的,藝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是一點麻煩都不敢招惹的。相聲是緊隨時代的藝術(shù),所以在改革開放廣東風光無限之后,相聲中立刻充滿了廣味普通話。
但奇怪的是,無論是在滿族人統(tǒng)治時期的清代,還是東北小品盛行的現(xiàn)代,相聲中倒東北口的反倒是少之又少,這其實是一個值得思考而又很有意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