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結(jié)識了不少九華僧友。當時,化城寺西的長生庵,有位實庵和尚,學識淵博。王陽明一見如故,為其畫像作贊:“從來不見光閃閃氣象,也不知圓陀陀模樣,翠竹黃花,說什么蓬萊方丈,看那九華山地藏王好兒孫,又生個實庵和尚。噫!那些妙處?丹青莫狀?!蔽淖智纹ぃ钊M生,從中可見,王陽明與僧人友情之深。
當時,地藏洞有位異僧,“坐臥松毛,不火食”。王陽明來訪時,僧正熟睡。有頃,僧醒驚問:“路險,何得至此?”后,兩人談佛教大乘教義,甚是投機,相見恨晚。
十八年后,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陽明重游九華山。在弟子柯喬、江學曾、施宗道的陪同下,王陽明盡覽九華奇山秀水。
此時正是春天,桃花盛開,細雨霏微,他朝禮化城寺,重訪太白書堂,登天柱、九子、蓮花等遠近諸峰,掬取清冽的金沙泉水,飲嘗缽盂峰頂?shù)某丁?/p>
在游東崖時,王陽明以地藏化身之一的金喬覺為榜樣,在峰頂巨巖上端坐,詠詩“盡日巖頭坐落花”,作遺世獨立之狀,使“晏坐巖”廣為流傳。東崖“飛身處”、“云舫”等題刻,系王陽明手筆。
王陽明深愛九華,還儼然以山中主人的口吻說:“何人不道九華奇,奇中之奇人未知?!彼踔琳J為詩仙李白贊美九華的詩過于“潦草”,不能盡述九華“奇中之奇”的妙境,說“從來題詩李白好,渠于此山亦潦草”。
登天臺峰,再游地藏洞時,訪異僧而未遇,王陽明感慨“會心人遠空遺洞”。
元代文宗皇帝途經(jīng)九華山時,未入山游覽。站在五溪橋上,他作《道中望九華》一詩:“昔年曾見九華圖,為問江南有也無?今日五溪橋上見,畫師猶自欠工夫?!?/p>
詩人們寫下歷久彌新的詩句,如同蓮花瓣上滾動著的晶瑩露珠,折射著九華之美。這些美,只向有耐心的人展示。無論來者是普通人,還是帝王、詩仙、詩豪、大儒,如無耐心,則只能與之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