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庸小說中的俠義(10)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他們不追求功名利祿,甚至不追求做好事,在老莊的哲學(xué)著作中有好多段落是諷刺孔子的,有的是編的寓言,有的是真事。

我們覺得孔子是英雄,為了救國救民,到處奔走游說。他要說服各國君主要和平,不要打仗。然而,在老子看來,那都是廢話。老子說:“你這都是一廂情愿,你根本勸說不了他們。政治家就是要打仗的,不打仗吃什么?你要想做個好人,就得像我這樣什么事也別管?!?/p>

老子的圖書館館長工作不錯,跟政治關(guān)系最遠(yuǎn),還可以養(yǎng)家糊口,挺好。他覺得孔子每天惶惶如喪家之犬,他諷刺孔子說:“你這是虛偽的!”其實,我想老子心里邊知道孔子是個好人,他是故意要打擊孔子,傷孔子自尊心的,阻止孔子繼續(xù)這么干。

《論語》里也寫了孔子尷尬的遭遇??鬃佑龅降碾[士,可能都是道家學(xué)派的人。比如兩個老頭在那兒種地,子路(孔子的弟子)問:“你看見我們孔老師了嗎?”兩位老頭說:“沒看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誰知道誰是孔老師?”

兩位老頭諷刺孔子,是因為儒道兩種思想是對立的。孔子承認(rèn)國家價值,他希望建立一個好的國家。但是孔子認(rèn)為好的國家,應(yīng)該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當(dāng)?shù)南駛€爹樣,領(lǐng)導(dǎo)像個領(lǐng)導(dǎo)樣。老莊看得更深刻。老莊說,國家是不應(yīng)該存在的。儒家和道家對待國家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就像兩根線一樣一直貫穿著我們中國的文明史。所以,在金庸中期的那些小說里,你就可以看到這兩種思想的融合、矛盾、交叉。

在金庸看來,人既要保持個人自由,也要為國家出力,為國家做好事。金庸本人就是這樣做的。金庸并不是學(xué)文學(xué)的,他學(xué)的是國際政治,在他年輕的時候,他夢想當(dāng)外交家,憑著自己的政治才干,為國家作貢獻(xiàn)。

1950年金庸看到新中國蒸蒸日上,興沖沖地從香港北上,跑到北京,找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要求參加革命工作。外交部的領(lǐng)導(dǎo)同志一看,這小伙子不錯,英語很好,愛國還反對帝國主義??墒牵饨徊款I(lǐng)導(dǎo)同志想了想說:“嗯,小伙子你有革命理想挺好的,外交部工作也很重要,也很需要你這樣的人才,可是啊,你不是黨員。你不是共產(chǎn)黨員這不行,外交部工作很重要,得黨員。先到人大進修兩年,然后爭取進步,慢慢入黨吧!入了黨以后,你再來?!苯鹩挂宦犔闊┝耍突厝チ?。

我覺得這個歷史的選擇很好,雖然我們外交部少了一位能干的官員,但是我們中國多了一位偉大的小說家。

雖然金庸成了一位著名的小說家,但是,其實他心中一直懷著政治的夢想。在他成了能夠左右香港局勢的文人之后,他參與了一項偉大的國家工程——《香港基本法》的制定,現(xiàn)在實行的《香港基本法》,其核心方案,就是金庸起草的。因為金庸原名查良鏞,所以當(dāng)時大家戲稱金庸提出的《香港基本法》的草案為“查氏方案”。到這時金庸才終于圓了他的政治夢。

但是,他圓夢不是為了當(dāng)官,也不是為了做政治家。當(dāng)時香港有很多人反對他,說他們早就看出金庸的狼子野心了。金庸是在向共產(chǎn)黨獻(xiàn)媚,他一定是出賣了香港人民的利益,對北京做了很大讓步的。金庸這么做是有個人企圖的,他想當(dāng)香港行政區(qū)的第一屆特首。但是,金庸以事實回?fù)袅诉@種質(zhì)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