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鎮(zhèn)風情
城市的周邊是城鄉(xiāng)交界地帶的小鎮(zhèn)。中國的小鎮(zhèn)因其千變萬化而別具韻味。但也正因為處于城鄉(xiāng)交界處,在中國城市不斷膨脹和鄉(xiāng)村萎縮得到更多注意的時候,小鎮(zhèn)風情依舊,卻只能在懷鄉(xiāng)者的鄉(xiāng)愁和旅游者“窺秘”時被光顧。因此,當代文學的小鎮(zhèn)景觀一直不如現(xiàn)代文學發(fā)達。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文學坐落于小鎮(zhèn)的時候,它煥發(fā)的光彩竟如此令人震動或震驚。
魯敏作為70后作家,近年來的中、短篇小說有相當高的聲譽和口碑?!妒耪叩亩鳚伞?,是一篇構思縝密、想象奇崛、苦澀凄婉又情調浪漫的小說。無論它的趣味還是內在品格,在當下的中篇小說中都可謂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小說可以概括為“兩個半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那個不在場但又無處不在的“逝者”,是一個重要的人物,一切都因他而起。女人,一個是“逝者”陳寅冬的原配妻子紅嫂,一個是他們的女兒青青,還有一個就是“逝者”的“二房”——新疆修路時的同居者古麗。這些人物獨特關系的構成,就足以使《逝者的恩澤》成為一篇險象環(huán)生、層巒疊嶂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通俗文學常見的元素,在魯敏這里并沒有演繹為愛恨情仇的通俗小說。恰恰相反,小說以完全合理、了無痕跡的方式表達了所有人的情與愛,表達了本應仇怨卻超越了常規(guī)倫理的至善與大愛,使東壩這個虛構的小鎮(zhèn)充滿了人間的暖意和陽光。在普通生活里,那些原本是孽債或仇怨的事物,在魯敏這里以至善和寬容作了新的想象和處理。普通人內心的高貴使腐朽化為神奇,我們就這樣在欷不已、感慨萬端中經歷了魯敏的化險為夷、絕處逢生。這種浪漫和凄婉的故事、這種理想主義的文學在當下的文學潮流中有如空谷足音,她受到普遍贊譽當之無愧。
鮑十的小鎮(zhèn)是另外一種敘事。他的小說一直呈現(xiàn)著溫婉的暖色,他對日常生活的敘述總是透露著生活的某些原生狀態(tài),這與他的小說和歷史建立的關系有關。《芳草地去來》寫了一個省城“支教”的青年教師高玉銘,在單位不得志被領導下放到基層。但在芳草地中學高玉銘省卻了許多省城的煩惱,他和小鎮(zhèn)中學的老師、學生相處得很好。因此,當兩年“支教”期滿后,高玉銘決定放棄省城,重新回到了芳草地中學,最直接的原因是他刻骨銘心地愛上了校長的女兒高卉。高玉銘很像這個時代的“多余人”或“零余者”,也與八十年代回城后的知青重返鄉(xiāng)村或精神還鄉(xiāng)的小說多有相似。不同的是,高玉銘不是柔石《二月》中的蕭澗秋,不是因同情或憐憫對一個鄉(xiāng)村女教師的愛情賜予;也不是因在城市找不到位置迫不得已地返回鄉(xiāng)村的《本次列車終點》中的陳信,或《南方的岸》中的知青們。高玉銘的選擇是主體性的選擇,是對官場文化、瑣屑情愛生活厭倦后的選擇。這種選擇說是道家文化也好,說是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也好,總之,它是高玉銘自己做主的選擇。事實的確如此,一個能夠堅持個人內心價值并不妥協(xié)的人,自覺邊緣化于小鎮(zhèn),也許是最好或最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