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別扭的雕像(4)

眨眼之間:不假思索的決斷力 作者:(美)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2.人體計算機

上文說過,人類大腦中執(zhí)行瞬間決斷的部分被稱為適應性潛意識(Adaptive Unconscious),基于此種決策方式的研究已躋身心理學中最具影響的新興學科之一。切忌將這種適應性潛意識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述的潛意識(Unconscious)相混淆。后者所講的是一片昏暗渾濁之地,充滿了惱人的欲望、記憶和幻象,超越了人們意識思考的范疇。而適應性潛意識這一新概念,則被人們看成一臺偉大的計算機,迅捷且安靜地處理著海量的數(shù)據(jù),以便于我們人類執(zhí)行各種功能。試想你走在街上,猛然發(fā)現(xiàn)一輛卡車正飛速逼近,你有時間把所有選擇從頭到尾權衡一遍嗎?當然沒有。人類之所以能夠存活至今,就是仰仗于這種進化而來的決策工具。通過此,我們才得以根據(jù)極少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斷。正如心理學家蒂莫西·威爾遜(Timothy D.Wilson)在他的《弗洛伊德的近視眼:適應性潛意識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Strangers to Ourselves)一書中所寫的:“大腦將很大一部分高端而復雜的思考工作委托給潛意識,從而達到運轉的最優(yōu)化模式。這正如一臺先進的無人駕駛噴氣式客機,無需或只需少量來自人類飛行員‘意識’的指令,亦能進行飛行。在幫助人們判斷周圍環(huán)境、警示危險、設立目標,以及精準高速地采取行動等方面,適應性潛意識可謂高手?!?/p>

威爾遜說,我們會依據(jù)不同環(huán)境,在意識和潛意識的思考模式中來回轉換。一個邀請同事來家里共進晚餐的決定屬于意識層面。首先,你要進行慎重的思考,待你判斷出這項活動是有趣的之后,你再向對方發(fā)出邀請。同樣還是這位同事,若你倆發(fā)生了爭執(zhí),且矛盾因你而起,那么此時你的決定便屬于潛意識層面。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你所使用的大腦區(qū)域有別于邀人共膳時所運用的部分,引發(fā)爭執(zhí)的原因也屬于你人格中的另一個層面。

無論是與人初次見面,對某求職者進行面試,對一個新的構想作出回應,抑或面對在壓力下迅速作出決定的挑戰(zhàn),我們總會用到涉及潛意識的大腦區(qū)域。舉個例子來說吧,在上大學的時候,判斷出你的教授是否是個好老師,你用了多長時間?一節(jié)課?兩節(jié)課?還是一個學期?心理學家納尼利·安貝蒂(Nalini Ambady)曾發(fā)給學生們3卷某位教師的錄像帶,錄像都經(jīng)過消音處理,時長各為10秒鐘。她發(fā)現(xiàn),學生們能夠輕而易舉地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打出評分。接下來,她將錄像剪短到5秒鐘,所得的評分并無差異。即便只觀看兩秒鐘的錄像,學生們所打出的評分也與之前驚人相似。之后,安貝蒂將這些瞬間作出的教師質量評分,與上過這些教師整整一學期課的學生所作的評分做了比較,發(fā)現(xiàn)兩者幾乎一模一樣。一邊是只看過一位素昧平生的教師兩秒鐘無聲錄像的學生,一邊則是在這位教師課堂上待了整整一學期的學生,雙方對教師所做的判斷竟然大同小異。這就是我們適應性潛意識的強大之處。

雖然你可能未曾留意,但你很可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第一次拿起這本書時,你將書在手里掂量了多長時間?是不是兩秒鐘?然而,就是在這短暫的瞬間中,書的封面設計、你對我的名字可能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以及書開頭有關立像的幾句話,都會使你產(chǎn)生某種印象,五花八門的想法、畫面、先入之見涌入腦中,進而主導著你從序言開始讀到這里。難道你不想解開這兩秒鐘的秘密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