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過度概括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每天懂一點邏輯學
第一章 過度概括
本章介紹概括以及過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讀者要做好花費時間來熟悉這個概念的心理準備,否則干脆現(xiàn)在就合上書本。如果你對于自己未來的目標與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沒有興趣,現(xiàn)在就應該停止讀下去。你不可能讀完這本書,因為你讀錯書了,去看電視吧!
但如果你用心鉆研,等到讀完這一章之后,你就能擁有歸納與演繹邏輯的知識,并了解這兩種思考方法在獲致真理上所起的作用。此外,你將發(fā)現(xiàn)概括知識(不同于特定知識)是暫定的(tentative)。更重要的是,你將了解概括知識為什么是暫定的。
概括與過度概括有何不同?
概括知識是暫定的,因為它立足于對經(jīng)驗的概括。原則上,下一個經(jīng)驗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使你(與我們每個人)不得不對先前得出的概括結論感到懷疑。
了解概括的本質有助于發(fā)現(xiàn)真理。前面提過,所謂真理,指的是實際存在之物。如果你知道真理,你就能知道什么為真、什么為偽,而這是讓我們在真實世界里安身立命的信息鑰匙。記住,如果你想生存與富足,面對現(xiàn)實是唯一的道路。
原則:概括是好的;過度概括是不好的。
概括幫助我們面對真理與現(xiàn)實,因為它給予我們描述事物本質的簡短規(guī)則。過度概括損害我們面對真理與現(xiàn)實的能力,因為它給予我們無法描述事物本質的簡短規(guī)則。因此,概括是好的,因為它導向真理;過度概括是不好的,因為它遠離真理。
然而,我們要談的是什么?什么是概括?什么是過度概括?概括與過度概括如何產(chǎn)生,為什么?
定義:當我們從特定觀察建構出通則時,概括于焉而生。
產(chǎn)生合理概括的方法如下:在經(jīng)過一連串的觀察后,從觀察到的特定事件推測,以得出能描述過去、現(xiàn)在或未來的所有觀察的通則。所有或幾乎所有科學法則或定律,都是借由這種方式推導出來的。信不信由你,所有科學推論都是先進行特定觀察,再建構能解釋所有觀察的通則。所有正確的科學理論,不管是有關時間、引力或其他概念的,都是以此為基礎,這是最可行的知識哲學。這個取向又稱實證主義(positivism)取向,它的首倡者是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與奧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等人。
因此,科學理論是一種能描述與整理我們已經(jīng)進行與正要進行的觀察的模型。好的理論能根據(jù)少數(shù)簡單的假設,精確描述大范圍的現(xiàn)象。好的理論能做出可受測試的明確預測。如果預測與觀察吻合,理論就通過測試,不過要注意一點,就是理論不可能被證明為絕對正確與永遠正確,因為它的基礎是經(jīng)驗。我們無法保證下一次經(jīng)驗不會不同于前一次觀察。如果新的觀察與預測不吻合,理論即被證明為不正確,人們必須拋棄理論并建構更能解釋不論新舊的所有觀察的新理論。
原則:真實的概括知識以現(xiàn)實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