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深圳成了新改革時代的落伍者?
在中國深圳,不同的力量在這里集聚、暗戰(zhàn)。商人希望運營商成本越來越低,民眾希望房價不要再漲,自由主義者希望深圳成為中國自由社會、政治改革的試驗田。
有自由主義學者撰文指出,深圳仍然處處存在著“權力的傲慢”。筆者認為,深圳比“權力的傲慢”更嚴重的問題在于對民生的漠視,深圳有理由成為有錢人的天堂,但沒有理由成為窮人的地獄。
自由主義者給深圳指出了未來的改革之路,其“藥方”是吃“政治改革”的紅利,如這些人希望以后深圳的廣場站著正在演說的“競選者”,當然,旁邊的街頭也免不了散落著“游行的公民”。這些年深圳也是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如“行政三分”的試驗,“大部制”、“獨立人大代表”等,筆者不禁要問:難道這就是深圳的未來?深圳的目標是新加坡、香港,還是曼谷、臺北、布宜諾斯艾利斯?真是讓人費解!
與其說深圳30年的成功與其說是吃改革的紅利,不如說是吃“人才”紅利。人才因改革集聚深圳,才有了深圳今天的繁榮。今天的深圳,即使是華為的員工都很難買得起房,而富士康的員工更是面臨著生存的危機。30年前的深圳成為中國的人才高地,今天的深圳成為人才的流出地。我們只以“人才”這一最簡單的標準來衡量,就能高下立現(xiàn)。我們不禁要問,深圳怎么了?政治體制改革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近年的深圳是悲情的,深圳人在羨慕國家給了天津好項目,給了上海好政策,給了重慶好官員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自問:你向國家爭取了嗎?正當其他地方如火如荼進行經濟建設的時候,深圳將太多的精力用到了政治體制改革上,而這些政治體制改革又因為不合現(xiàn)實而夭折。其實這些改革的失敗是早就注定了的。這種失敗不僅是在深圳,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樣。
2010年8月,深圳得到了“國家經濟中心城市”、“國際城市”等幾個白開水一樣的稱號。如果深圳自己不爭氣,不把核心精力放到建設與民生上,國家給你再多的定位又能怎么樣?在筆者心目中,只有“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這樣的稱號才能配得上深圳,深圳也確實具備自己條件,深圳為什么不向國家申請這樣的“定位”?如果深圳被定為“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城市”,那將得到的是真金白銀的支持。深圳,國家大力提倡自主創(chuàng)新的聲音,你聽不到嗎?
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中央制定出任何政策必定是經過千思百慮的,然而這些政策又有多少真正地被“深圳政府”執(zhí)行到位?當代中國最大的“經”就是“科學發(fā)展”以及“和諧社會”,然而這些發(fā)展理念又有多少深入進了深圳官員的頭腦,人民對重慶“模式”的擁護,其顯示出的人心向背已經非常明顯。深圳的官員們,當你為桑拿酒店生意興隆而高興的時候,你是否會想到企業(yè)家正在抱怨營銷費用越來越高?當深圳的電子產品行銷世界時,是否想到電子工廠的員工們正經歷著加班的煎熬?當你們?yōu)槿A為向東莞發(fā)展而哀嘆的時候,是否想過他們的員工為買不起房而苦惱?這些問題不正等著深圳去努力探索,找出解決方案嗎?
深圳作為特區(qū)是國家政策的探索者,也是國家既定政策的率先執(zhí)行者。30年前,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是這樣,今天率先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及和諧社會理論也應該是這樣,不要總想著“另起爐灶”,深圳仍然是中國的深圳,如果深圳能為科學發(fā)展的實行及和諧社會建設闖出一條新路,不是意義更大嗎?筆者在這里只想弱弱地問一句:“深圳,中央的經你都念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