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劉邦得天下驗證:他不需要會,能管理就是王道

劉邦最會當老板 作者:心香一瓣


楚漢之爭以劉邦的勝出為結(jié)局,劉邦因此成為西漢的開國皇帝。項羽能打能殺,實力遠遠超過劉邦,可取得最后勝利的卻是劉邦。為什么?因為劉邦深諳用人之道。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精通管理。

據(jù)《史記》記載,劉邦在做亭長時,儼然一個無賴、地痞式的人物,在別人的酒館喝酒從來不付賬,沒有人敢去招惹他。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能夠網(wǎng)羅天下有志之士,輔佐他成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原因就在于他精通管理,具有領(lǐng)導者的才能與風范。在看見秦始皇時,劉邦感嘆“大丈夫理當如此”,說明劉邦是一位有著遠大抱負的人。劉邦很有激情,也可以說是一種毅力,堅持不懈和永不言敗的個性,即使只剩下一兵一卒,也會堅持到底。當劉邦的部下取得戰(zhàn)功的時候,他會毫不吝惜用財物作為獎賞,說明劉邦善于肯定他人的努力和才能。

劉邦的隊伍里面,有很多人曾經(jīng)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里面不好混待不下去,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不計前嫌,一視同仁表示歡迎。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很郁悶,不能發(fā)揮才能,來投奔劉邦。陳平走的路更多更曲折,陳平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發(fā)揮才干一氣之下投奔項王,仍不能實現(xiàn)宏愿再投奔漢王。劉邦不但接納了他,而且立即任命他做都尉。

遠大抱負,激情毅力,善于肯定他人的努力和才能,不計前嫌廣納人才。這也正是當代領(lǐng)導所具備的基本特質(zhì)。

00劉邦稱帝后,曾讓群臣總結(jié)得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以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边@里的“與天下同利”,就是指管理者為了滿足擁護者的利益與要求而對其給予物質(zhì)上的獎勵。臣子竭盡全部才智,忠貞不貳地為君王服務(wù)。這是任何君主都夢寐以求的,當然也是現(xiàn)代管理者的夢寐以求。然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獻計獻策,就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適于人才發(fā)揮才能的環(huán)境,尊重其勞動成果,并使其才能得到相應(yīng)的報酬。

另外,劉邦還能夠知人善用、任人唯賢、任人唯能。他能夠抓住下屬各自的特長,使得下屬各司其職。劉邦正是在這些“智多星”的幫助下,無論是在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階段、楚漢戰(zhàn)爭階段還是漢朝建立初期,都能抓住有利時機,發(fā)展、壯大、鞏固自身力量并有力地打擊對方。以至于后來呂氏集團被剪滅、劉氏王朝得以匡正,都有賴于他在臨終時對人事的合理安排。

《史記·淮陰侯列傳》里有一段關(guān)于漢朝開國之君劉邦和他的部下韓信之間的對話。

劉邦問韓信:“如果我親自帶兵,你認為我能帶多少士兵呢?”

韓信也不客氣:“陛下最多只能率領(lǐng)10萬大軍?!?/p>

劉邦又問道:“那么,你能帶多少兵呢?”

韓信這次更不客氣了:“我是多多益善?!?/p>

劉邦這邊就將了一軍:“那像你這樣能干的人,又為什么要做我的部下呢?”

韓信坦然應(yīng)答:“因為陛下不是士兵的長官,而是將軍的長官。”

從這個記載來看,韓信應(yīng)該還有所保留,也就是他的真實想法是,劉邦可能連10萬人馬都帶不了。之所以要這么說,無非是給劉邦留足面子。但從這幾句簡單的對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在指揮軍隊和征戰(zhàn)沙場方面,韓信的才能的確勝過劉邦??墒?,劉邦就有辦法運用韓信的才能,去幫助自己穩(wěn)固大業(yè)。關(guān)于這一點,劉邦也曾對部下說:“論出謀劃策我不如張良,論治理百姓我不如蕭何,論帶兵打仗我不如韓信,得到這三位杰出人才助陣,是我得天下的主要原因?!?/p>

如果以劉邦和項羽作比較,在用人之道上兩人恰恰相反。項羽任人唯親,嫉妒賢能;劉邦則以知人善用,廣納賢良著稱。因此,領(lǐng)導者自己未必是能者、智者、賢者,卻必須是個強而有力的管理者。關(guān)鍵時刻能夠急人所急,認真聽取他人的建議,凡事未必自己親自動手,卻一定能善于調(diào)動身邊有專項才能的人去動手。也因此,在各個領(lǐng)域內(nèi),都能充分調(diào)動專家的領(lǐng)導者才是好領(lǐng)導。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邦打打殺殺,走過的路恐怕也不止萬里吧。一個人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就知道如何應(yīng)對自己的失敗和成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閱歷可以讓人看清楚很多東西,不會在關(guān)鍵時刻有所謂的婦人之仁。

在劉邦拖家?guī)Э诘靥幼?,后有項羽追兵的危急時刻,他將妻子和骨肉毅然推下車去,自己急于脫身。對于這一點,后人對他的評價責罵多于稱頌。其實,在當時的劉邦看來,即使項羽抓住呂后母子,也不會把他們怎么樣,因為項羽有婦人之仁。再者,作為英雄的霸王,絕不會對女人和孩子下手。關(guān)于這些,劉邦早已胸有成竹。他對項羽的性格實在太了解了,已經(jīng)達到了“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的地步。此外,中國有句老話“女人如衣服”,成大事的劉邦也許根本不在乎一個“區(qū)區(qū)呂氏”。

當時的劉邦,到底出于何種想法,我等已不可考證。但無論哪種想法,從結(jié)果來看都是明智之舉。盡管,這種想法有點自私惡毒甚至齷齪。但是,在危急關(guān)頭,如果換一個閱歷不是那么豐富的人,挺身而出會是一種什么結(jié)果?很明顯,劉邦可能早已成為項羽的刀下鬼了,更不要說保護他的妻兒骨肉,改寫歷史了。這也充分說明一個道理,無論戰(zhàn)場、商場,還是職場,很多時候,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謀略管理比能力更重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