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你以為,別人以為”的戲碼,每天都在侵蝕許多組織的領導力與執(zhí)行力!ARCI正是要幫你解決這些R&R的問題。
天下仍然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你是一位產(chǎn)品經(jīng)理(PM),你認清了當責真義,愿承擔當責責任,以ARCI厘清角色與責任。那么恭喜你!項目成功后,你這位PM未來可能成為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或世界性品牌經(jīng)理,乃至公司總經(jīng)理。
但,你如果覺得承擔“當責”太沉重,也不想打迷糊仗,你可以縮減責任而更專注于特定專題,如:消費端議題,通路問題,或工程與技術上課題,或者成為如圖3-1所示的團隊領導者(team leader)——或者稱,比一般R多些責任的大R吧。問題是:這是過渡期。總有一天,你一定要承擔起當仁不讓般的當責。在未來,你無可退縮;現(xiàn)在,就及早準備吧。
圖3-1 非負全責的過渡期領導者
你不宜站在一個自以為“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以模糊責任、爭功諉過、從中謀利,正如柯林斯在他的名著《從優(yōu)秀到卓越》中所說的“窗子”與“鏡子”——當逆境時,看窗子,找代罪羔羊;當順境時,看鏡子,沾沾自喜。郭臺銘說,他不用有許多退路的人。誠哉斯言,有很多退路的人通常是沒有前途的人。
時也,勢也,當責不讓。
3.8.3 “他是我公司這領域最資深的人”
曾經(jīng)跟一位老板說,他這個重要項目很難成功;或者說,可以做得更好。因為,項目經(jīng)理顯然不適任。老板說:“這個產(chǎn)品項目很重要,所以這位項目經(jīng)理是我公司里最了解產(chǎn)品、最了解市場、最了解客戶的資深經(jīng)理。”
包熙迪與夏藍在他們的《執(zhí)行力》書中暢言,企業(yè)界的通病是:把錯誤的人放去執(zhí)行公司策略中的一個關鍵部分。(Put the wrong people in place to execute a key part of a business's strategy.)
當你發(fā)現(xiàn)公司內(nèi)一些饒有能力與經(jīng)驗的資深人員已日理萬機,疲于奔命;或功勞等身,不屑再加一筆;或經(jīng)驗至上、不想再學新玩意;或年華老去,精力不再,熱忱也不再時,就該明白傳承的時候到了;或者,已過去了,已太慢了,該急起直追,避免青黃不接了。
承擔當責,除了對當責意義的真正了解外,要有承諾,要有熱忱(enthusiasm) ——文學家愛默生(R. W. Emerson)說:“自古以來,沒有熱忱就不可能成就偉大?!?Nothing great was ever achieved without enthusiasm.)
ARCI可以幫助你解決這個困境:你為什么不讓這位學驗俱豐但熱忱已褪的老將當C?讓那個沖勁十足、渴望成功卻只有75分的老王當A?
下文概述A、R、C、I的幾種人格特質(zhì),或適任資格。
A(當責者):充滿熱情、積極進取,有執(zhí)行力、有領導力……
R(工作者):專業(yè)專注、技術本位,充滿活力與工作意愿……
C(咨詢者):學驗俱豐、德高望重、影響力、說服力……
I(告知者):承接后續(xù)性工作強,支持力、服務力……
在組織中,盡量把A與R的階層往下推,推到資格將出現(xiàn)問題前為止,才是個上策、良策,可惜總非許多組織的決策。如果你還是偏愛老將,不讓老將退為C;你會失掉許多小兵立大功的良機,失掉許多培養(yǎng)領導人才的良機,還可能貽誤項目的執(zhí)行力!
3.8.4 “別讓猴子跳回自己背上”
記得有次在臺北聆聽臺積電張忠謀董事長演講,他提到有次他在一個項目上與項目經(jīng)理(是副總)有很大的意見分歧,于是他與項目經(jīng)理詳談;談完后,他要該副總回去自己做決定該如何往下進行。張董事長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
以ARCI的原則來看,該項目經(jīng)理是個不折不扣、當責在身的A,張董事長正是C,也正好是頂頭上司;但,C就是C,他不會忍不住,或急壞了,跳出來幫A做決定。如果,你貿(mào)然行使大老板否決權,替A做了決定。那么,猴子(喻責任、義務)又會跳回你自己的背上。
如果老板權責不清,屬下也權責不清再加上意志不堅,那么在一陣迷糊爛仗后,當責者又掉入受害者循環(huán)之中。于是無奈問老板:“你干脆告訴我怎么做好了”,然后:“我只是在執(zhí)行老板的決定”——“受害者循環(huán)”中第四種典型。
當責的基本觀念可以用來明辨常被混淆的“授權”(“delegation”)與“賦權”(“empowerment”)——“賦權”是許士軍教授的中文譯名。
? 授權的英文是“delegation”,即分身分勞。
? 工作屬下去做,責任上司承擔。
? 被授權者揣摩上意,依規(guī)或依約行事;常缺獨立思考與判斷,有時甚至出現(xiàn)更強烈的依從性。
? 上司仍是A,被授權的屬下仍是R,頂多是“大R”。
? 賦權的英文是“empowerment”,即全權處理。
? 工作屬下去做,責任請一并承擔。
? 被賦權者需有充分能力、充分資訊與充分訓練;屬下被要求成長,有決策權力,要達成目標,交出成果!
? 上司已然是C,被賦權者才是A。
所以,正式賦權后,上司就成了張忠謀董事長口中的“駕艇巡弋者”,看著一群A(有90分、80分、75分乃至70分——但,沒60分的)在游泳。泳技稍差者喝了些水,吃了些苦,但不會淹死的,上司不會跳下水幫他游、抬他游、拉他游,雖然老板可能還真的很想跳下水幫忙。
在正常的組織運作中,老板在正式賦權之后,如果仍想改變當責者(A)的意向與決定時,最好的手段有三招,是彼得?德魯克的:“影響力,影響力,影響力”,已如前述。但,華人組織中很少用此招術,因為直接下命令快多了——然后C重新回鍋演A,或演不A不C的迷糊老戲??傊?,大有為的老板背上滿是猴子,出差到了美國,滿電腦都是電子郵件(E-mails),等著他做大、下決定——有些老板雖忙壞了,卻也甘之如飴,心想著:“公司沒有我,怎么辦?”
美國總統(tǒng)中,賦權最成功的當屬里根——雖然后來在“伊朗門”案有了瑕疵,但瑕不掩瑜;美國《財富》雜志曾把他列為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的典范,也成為密西根大學教授提區(qū)(Noel Tichy)——也是GE前CEO韋爾奇的教練兼顧問,口中的決策/授權領導典范。里根總統(tǒng)在他1987年的國情咨文中,曾引述老子《道德經(jīng)》第60章的話:
“治大國,若烹小鮮?!?/p>
里根讓這句話,東西方俱馳名。文意是說,治理國家就像煎小魚,小魚下鍋后,不能時而擔心太熟,時而擔心不透,經(jīng)常左翻右翻、上翻下翻,或時而猛火、時而溫火;如此這般,小魚一定烹成一片糊涂——那時候可沒有現(xiàn)代的不粘鍋。所以,治理國家(與公司)也一樣,賦權完畢就不要兀自杵在那里指指點點,對A有點信心、耐心與愛心吧。下面一句也是里根的話:“授權后,就不要在這些人才面前擋路了?!?“Delegate and get out of the way of talented people.”)如果字斟句酌、挑剔些的話,這句話中的“delegate”指的當是“empower”了。
《一分鐘經(jīng)理人》叢書作者布蘭查曾說過一則小故事:一位老板工作量超大,周末加班埋首疾書,卻瞥見窗外部屬背著球袋要去打高爾夫球??纯茨俏徊繉俚某拾赣终谧约菏掷?,問的正是項目怎么進行?他終于悟透:不要再裝聰明強出頭,不要輕易代部屬背猴——背上猴子背得太多,人都不像人了,何況還得像個老板!
熟用ARCI,去打你自己的高爾夫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