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當責的一個關鍵性應用(8)

當責(修訂版) 作者:張文隆


華人企業(yè)經(jīng)營中是比較少協(xié)商,部屬也很少要求資源;部屬常在不明所以或虛心受教下屈打成招,對資源的運用沒概念或比較弱,常是見招拆招,逆來順受,“老板應知我心”,“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如果老板作風強勢,獨掌資源,那么這種當責合約的力量就又下降很多,也成了當責運作的一項障礙。資源常常不是配下來的,是爭取來的。為了要交出成果,你必須爭取資源,而非日后怪罪資源——“每個人都知道我缺資源,能做到這樣已不錯了,雖敗猶榮!”

德國管理學者史賓格(R. K. Sprenger)在他的著作《個體的崛起》中,也強調(diào):在德國,會協(xié)商乃至爭辯、爭取的部屬,是認真的、負責的,是了解實際狀況的,是有心要達成所訂目標的,是有當責意識的——這部分倒是老板們也要加強思考的。

所以,在老板與部屬之間,在QQT與R之間,應有協(xié)商以建立責任的基礎環(huán)境。

3.10.2 資源不足怎么辦

號稱是英國彼得?德魯克的領導學家阿代爾(John Adair),有一次被蒙哥馬利元帥問到:“什么是策略的第一守則?”阿代爾反問:“你認為第一守則是什么?”蒙哥馬利就直言了,說:“負責發(fā)號施令的人一定要確定:策略所需資源,能確實取得并且能控制。”可見在沙場老將眼中,資源對一場大戰(zhàn)的勝負有多大的決定力!

中國古時軍事專家說:“大軍未發(fā),糧秣先行?!爆F(xiàn)代企業(yè)家郭臺銘也說過:“經(jīng)營管理的工作就是取得資源、運用資源、分配資源;經(jīng)營管什么? 就是管資源?!?/p>

在前述QQT/R的協(xié)商中,如果你的專業(yè)能力與管理能力都已足夠,那么完成QQT應無問題了。但,你還要爭取資源(R),資源除了人與錢外,還包括組織的各項有利軟件、硬件……乃至上級支持。很可惜上司通常很難給足資源,于是在QQT三項上就必須做出改變,甚至妥協(xié),才能達成協(xié)定。

但,如果在極力爭取后,你的資源仍是不足,怎么辦?

方法之一是:各顯神通,思考如何與人共用、借用或交換資源,以更積極、更健康的態(tài)度去面對它,也還是完成任務。

哈佛教授塞蒙思(R. Simons)在他2005年的新著:《組織設計的杠桿原理》中有段精彩論述:如果你“所負的當責”(span of accountability)已大過了你“所獲授權及可支配資源”(span of control),你還是能完成了任務,那么,你是“創(chuàng)業(yè)家”。這當責與授權/資源,兩者之間的差距,又稱為“創(chuàng)業(yè)家差距”(entrepreneurial gap)。主其事的經(jīng)理人成了創(chuàng)業(yè)人——內(nèi)部創(chuàng)業(yè)人或至少是具有創(chuàng)業(yè)家精神的經(jīng)理人,在現(xiàn)代企業(yè)經(jīng)營中已屢見不鮮,甚至已漸成趨勢了。不過,塞蒙思教授也提醒:這種“創(chuàng)業(yè)家差距”如果太大,可能造成功能失調(diào),滋生挫折感與失敗恐懼癥。經(jīng)理人的人格特質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塞蒙思教授也建議經(jīng)理人要提升“影響力幅度”(span of influence)以與別人或別部門互動并影響,也跨部門/層級吸取資訊,發(fā)揮影響力。

所以,如果你能順利取得所需資源,太幸福了,你就勇敢承擔當責,打好一場戰(zhàn)吧;如果,你無法取得足夠資源,那也不是世界末日,與人共用、借用或交換資源,如孔明借箭;發(fā)揮智力、影響力與創(chuàng)業(yè)家精神,仍然可能打贏一場戰(zhàn)的。

寶潔(P&G)公司一位CEO說:

“強人的評判方式是:他們的影響圈(circle of influence)大于他們的控制圈(circle of control)?!?/p>

美國管理學大師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說:

“領導力的真正評量方式是: 影響力——不再加多一項、不再減少一項?!?/p>

3.10.3 績效考核為什么是必須的

當責與績效、成果總是不分離,所以加強與提升當責最有效的方式是成果要評估、確認,也需要報告。

哈特曼(A. Hartman)在《鐵腕執(zhí)行長》(Ruthless Execution)中也提出:

“要加強與提升當責最有效的方式是:設立一套最可行的系統(tǒng),以評量成果?!?/p>

要推動績效考核其實也蠻難、蠻煩的。成了就成了,還評估什么?敗了就敗了,再評也是枉然!他是我創(chuàng)業(yè)/革命伙伴,怎么評?乃至于……“根本沒時間”。但,如果要確實推動績效考核,下面有5項建議。

? 進行有定時、有正式形式且雙方都已預做準備的績效評估。依規(guī)定,時間到了,兩者就必須辟室密談兩小時。管他是宿仇、密友、革命伙伴或舊日老板……一切依照公司流程走,輕松愉快。

? 也及時評估一時的成功點與短缺處。

? 有經(jīng)常性溝通。經(jīng)常提出非正式的回饋(feedback),不要等待期末“驚奇”(surprise)。

? 如可能,也預先提“前饋”(feedforward)及建議。

? 在評估流程中,隨后加上包括學習、成長、發(fā)展的規(guī)劃。

3.11 ARCI應用實例:什么時候用ARCI

用ARCI,大抵有如下幾點考慮。

1. 用于較重大、較復雜、權責易混淆的計劃;故,不應凡事ARCI。

2. 用于計劃一剛開始的規(guī)劃階段,隨后的溝通階段及進入執(zhí)行與最后的績效評估等各階段中。

3. 雖開始未用,但在執(zhí)行階段中,沖突頻生時。ARCI的及時介入,有助于撥亂反正、正本清源。

4. 有成員已預見未來將有角色與責任的沖突,則宜事先籌謀、預做澄清,制潛敵于機先。

5. 團隊成員對當責的觀念及ARCI模式有充分認識,并有充分前置時間;否則,不宜半調(diào)子投入,照本宣科、徒具形式,徒生更多弊端。

回顧與前瞻

授權不是藝術,是一套方法論,是一個流程,一個模式:ARCI就是最清楚的模式。

但在ARCI中,A與R的互動仍存在著一些(藝術),這些藝術在這個架構上公開而互信的討論與執(zhí)行后,會越來越有成效。在企業(yè)經(jīng)營實務上,從授權(delegation)到賦權(empowerment)仍是漫漫長路。但新時代的興起興新世界的險峻,應該可以加速在這個方向上的腳步。

我常在許多研討會(workshop)中,問我的大小客戶們有關ARCI的問題,例如:

—在ARCI中,最大的官常在哪里?通常大聲回應的:C!

—在ARCI中,真正在做決定的會是誰?通常大聲回應的:A!

—在ARCI中,對這個案子了解最多的人是誰?通常大聲的回應:A!

A,你準備好了嗎?C,你什么時候放手?

以前沒走過的路,并不表示未來不能走;以前走過的路,未來反而常是不能走的。

《當責(修訂版)》讀書網(wǎng)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