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舊金山南行30英里左右,就到了帕羅奧圖市。彼時陽光正灑在道旁的棕櫚樹上。
斯坦福大學就坐落在這里。這是一座全美屈指可數的私立大學,與東部的哈佛齊名,也是孫正義所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競爭對手。迎接我的是該大學的標志性建筑胡佛塔和大方院(中央廣場)。
廣闊的校園中散布著許多羅馬式的建筑。在那些建筑的一角,有我要拜訪的人。
迎接我的是一位西裝筆挺的紳士,系一條藍條紋的領帶,胸袋里露出同樣顏色的手帕。而在他身后,是一個占據整面墻的大書架,上面擺滿了書。
他就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名譽教授,威廉·米勒。
如果說鼓勵斯坦福學生休利特和帕卡德創(chuàng)業(yè)的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是硅谷之父,那么米勒教授就是一部活字典。
問起硅谷發(fā)展的原因,他并不提及自己的貢獻,而是答道:“硅谷一直有種合作的精神。比如,大學和產業(yè)的合作,產業(yè)和政治、非營利組織的合作。它們有著以地區(qū)發(fā)展為目標的堅定的合作精神。他們稱為‘集體學習(Collective Learning)’,通過地區(qū)整體的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p>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介紹米勒教授,那就是“將產業(yè)、政府、學校聯(lián)系起來的人物”。
他建設了很多新的學科,孕育了技術開發(fā)的土壤,并親自把新技術商業(yè)化,還為使其成為地方產業(yè)在立法工作上作出過不少貢獻。他的人生一半是搞研究,另一半則投身于實業(yè)。
教授平靜地繼續(xù)道:“另外,非常開放的風氣也是硅谷能成為今天這樣的原因。這從接受無數移民的歷史來看也是顯而易見的。想成功,就要聚集相當優(yōu)秀的人才。必須歡迎人才的流入。加利福尼亞無論在什么時代都接受移民。即使從全世界來看,這也可以說是美國的特點吧?!?/p>
另外,米勒教授還是個知日派,他30年里去過很多次日本,一直把日本及亞洲作為研究的對象。日本的企業(yè)家中也有不少教授的信奉者。
教授舉出三點要在高新技術產業(yè)成功的重要因素,“志向、勇氣、才智”。問起孫正義,他雖沒教過,卻如同向人夸耀自己學生的老師一樣高興地說道:“我非常尊敬孫先生。他是個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有著堅定的意志、超人的智慧,又敢于大膽嘗試。這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他為我們做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榜樣?!?/p>
對于孫正義在美國受到尊敬的理由,米勒教授這樣說道:“孫先生在日本屬于邊緣人(outsider)。也是這個原因使他決定要果敢發(fā)起挑戰(zhàn)。但在硅谷,邊緣人是受尊敬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曾做過一項調查,發(fā)現硅谷的新公司有29%是中國或印度移民創(chuàng)辦的。這很重要。他們有著與自己祖國的聯(lián)系,于是我們獲得了同全世界的聯(lián)系?!?/p>
米勒教授又分析了孫正義和比爾·蓋茨的共同點:“蓋茨也曾是邊緣人。和孫正義一樣,他也有著跟周圍人不同的思維方式。兩個人都選擇了自己的道路。蓋茨的父親寫過一本書,就寫蓋茨小時候多么不好對付,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蓋茨和孫正義都是意志和個性很強的人,我認為這是他們相同的地方。兩個人都成了我們的好榜樣。”
米勒說,就如產生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和孫正義這些人的20世紀70年代一樣,現在也進入了一個“有趣的時代”。
“20世紀70年代是計算機、IT等很多技術同時破土而出的時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IT應用,也產生了許多應用這些技術的新思路。發(fā)展的速度也是驚人的。與20世紀60年代相比,新事物層出不窮,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時代?!?/p>
那么現今又怎么樣呢?米勒教授說:“我認為現在我們又進入了一個有趣的時代。世界上還有很多問題。環(huán)境問題、能源問題、心理問題、家庭問題……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商業(yè)模式與技術的結合得到解決。我們都知道這些遲早會發(fā)生,卻很難說具體在什么時候。然而,我們已經很接近了?!?/p>
教授83歲(2009年采訪時)。問他今后的打算,他笑道:“可能時間不夠了?!?/p>
“因為相對于我的年齡,著手的事情實在太多,活著的時候怕是完不成了。82歲的時候我新開了一家公司。即使年輕時沒抓住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老來還是有機會成為企業(yè)家。我過去三年開了兩家公司。還作一些針對小公司的投資?!?/p>
而且教授現在還沒有退下講壇。
“我在商學院的高級管理課程中對經營者進行培訓。另外還花很多時間做國際顧問。主要負責亞洲各國,也涉及歐洲和南美。參與世界性的環(huán)?;顒右灿?0年了。我還支持在美國的納米比亞獵豹保護活動?!?/p>
我請米勒給今后有志創(chuàng)業(yè)的人一些建議。
“最重要的是,找已經在做的人談談。而且要找兩個人。一個是成功的人,另一個是失敗的人。從這兩個人身上我們都能學到東西。學他們是怎么做的,了解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擁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直面問題,才有機會。勇于挑戰(zhàn),解決問題,這樣人生才會充滿活力。”
米勒教授多年來一直關注日本,他對未來的日本充滿期待:“現在,日本的商業(yè)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變化。這15年來出現了很多企業(yè)家,政府也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改革。變化正在發(fā)生。雖然還很小,但變化會引起新的變化。我認為日本的未來是光明的。”
米勒對孫正義的寄語也充滿熱情:“我希望像孫先生一樣的人能夠有時間教教年輕的企業(yè)家,指導他們。他應該做一位導師。他的頭腦裝滿了寶貴的知識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為眾人師,可以讓他青史留名?!?/p>
2010年7月28日,孫正義創(chuàng)辦了 “軟銀學院”,準備培養(yǎng)接班人。
保羅·薩福博士一直關注著把iPhone、iPad等人們夢寐以求的“媒體終端”呈現給我們的史蒂夫·喬布斯。
我第一次見到博士,是在2000年4月,當時,他是未來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future)的特別研究員。未來研究所是美國著名的智囊團,專為大企業(yè)和政府機構提供長期計劃和預測服務。
他是我最為信任的,能夠代表美國的知識分子之一。
他作為調查員和顧問具有豐富經驗,從計算機還在草創(chuàng)期的時候就開始關注史蒂夫·喬布斯、比爾·蓋茨等眾多的“革命的弄潮兒”。他又是怎么看孫正義的呢?
“孫先生在美國非常受尊敬。因為他是最早注意到互聯(lián)網的重要性的人?!?/p>
即使在硅谷,也沒有人像孫正義這樣有先見之明。
“他很有見地。在美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受到尊敬。”
薩福斷言:“孫正義是第一個把目光放到互聯(lián)網上的人。在這一點上,蓋茨要遠遠落后于孫正義?!?/p>
薩福還說,日本人還沒有充分意識到互聯(lián)網的重要性。
“而且昂貴的接入費用也是很大的障礙?!?/p>
孫正義的積極改革,就是為了消除這些障礙。
1999年9月,孫正義和東京電力、微軟合資組建了Speed Net公司,提供低價高速的互聯(lián)網服務。對此薩福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在美國,真正的邊緣人是受歡迎的。”
這是孫正義被接受的原因之一。
日本現在仍對特殊事物,對新事物表現出猶疑和詫異。這背后隱藏的,恐怕還是島國的根性和對成功者的忌妒吧。
2009年4月,我造訪了薩福在硅谷的家。他那時已經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說起未來,語氣還像以前一樣充滿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