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節(jié):何處才得真安樂(2)

生命的覺醒 作者:嘎瑪仁波切


我們對于得到短暫福報的人要學會隨喜,不要嫉妒。因為嫉妒一生起時,對別人沒有任何傷害,對自己卻是種痛苦的折磨。一個嫉妒心強烈的人,其實過得非常痛苦,因為別人任何的好處看在他眼里都變成折磨他的利器。例如,很多人就是無法接受贊嘆別人的聲音,那些贊嘆語聽在他耳里好似在諷刺他,心中無端地萬般難受。

有些眾生是不需要我們付出便能擁有這些福報,我們應該快樂才對,而不是去嫉妒。中國有句成語叫“樹大招風”,擁有了錢財、勢力及權力時,容易引起他人之嫉妒誹謗而招災惹禍,傷害隨之而來;同時,人在擁有了這些世間福報后,智慧往往就開始遞減了。因此,看到眾生擁有福報時,要祈禱他們不會因為這些福報而遭遇傷害,希望他們的智慧也能增長,具足?;垭p運,一切圓滿;而對于沒有得到福報的其他眾生,也希望他們的?;勰芡显鲩L。

喜,就是要隨喜每個生命所擁有的快樂;對沒有得到的眾生,也希望因為我們對他們產生慈悲后,快樂永遠都與他們相伴相隨。這種歡喜之心是對治嫉妒和傲慢的最好法門。否則,當別人快樂時,自己卻鉆牛角尖,自討苦吃;即使如此郁悶,也無法將財物都轉運到你身上。別人過得歡喜自在,你卻在一旁悶悶不樂,而別人看到你一副臭臉,也不愿意親近你或協(xié)助你。而當你隨喜別人、贊嘆別人,為了讓自他能擁有同等的快樂,進而發(fā)愿去努力,別人也會樂意與你同甘共苦。

很多佛法的道理,聽起來好像既廣大又深奧,以至于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依法而行雖然很好、但真要付諸行動似乎困難重重;其實四無量心,簡單地說就是希望你有一副好心腸,心地善良。有副好心腸,說出來的語言、做出來的事情都變成是良善美好的,而別人為你所做的也會是令人悅意的,這是你的善報。要學會任何事情都往好的方面去想,當大家處處都是善念時,口中講的會是善語,所付出的行動也會是善事時,那么世間也不太可能會不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