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冬天,24歲的我從中央音樂學院本科畢業(yè)了一年有余,辭去了畢業(yè)后找到的工作,閑在家里。我不斷地寫歌,不斷地寫歌,不斷地和我的樂隊排練,除此之外無事可做。那時,無論是生活還是感情都倍感艱辛,未來更是迷茫。環(huán)境地巨變和我內心的渴望形成了強烈的矛盾感。一切都是個未知數(shù)。
而恰恰就是在這彷徨,矛盾,痛苦的一段時間,突然,有一天,我靈感勃發(fā),一氣呵成地寫出了那首我早期作品里比較受大家歡迎的,也是最重要的歌—“晚安 北京”這首歌對于我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他使我自己非??隙ǖ孛鞔_了未來的創(chuàng)作道路和方向,更堅定了我的信心。
也就是在那段時間,我開始萌發(fā)了寫一本小說的想法,而這篇小說的名字就叫做“晚安 北京”。一個故事迅速地在我腦袋里出現(xiàn),就是現(xiàn)在這個故事的雛形。那時候大約是96年的秋天。我忍不住對這個故事的喜愛,給為數(shù)很少的幾個朋友講了這個故事。他們聽完后都覺得特別喜歡。其中有一位導演還表示喜愛想把它拍成電影,沒想到后來他真找到了投資,大家都非常高興。可是,過了一陣,投資人說想讓某一位在香港非常紅的一線女星來演“芳芳”這個角色,并且非常堅持。其實,那位巨星演這個角色挺合適的,而且票房一定能有保證。但是,這位巨星演這個角色挺合適的,而且票房一定能有保證。但是,這位女性的片酬極高,幾乎占了整個投資的三分之二,投資人又不愿再追加投資,怕有風險,所以,這部電影的事就這樣吹了。
從那以后,我就決定把這個故事寫出來,我相信早晚有一天它會發(fā)光,人們會喜歡它。于是,我從96年底開始寫,開了一個頭,大概有三章吧,突然演出,簽約,錄取片等等這些接踵而來,一下子,就把它停了下來。
就這樣,接下來的幾年,不間斷的創(chuàng)作歌曲,排練,演出,發(fā)專輯,宣傳,最后簽約到了時代華納。在此期間,沒有一段完全可以集中創(chuàng)作這本書的時間,就一直拖了下去。大約是在2000年初左右的那段時間,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了在書攤上賣的一本書,他的名字也叫“晚安 北京”。我覺得很氣憤而且很無奈,那位作者盜用了我的歌名但是沒有受到追究。我隨手翻了翻,覺得很一般,就沒有再多想。
到了2001年我發(fā)表了我的第三張專輯“花火”。那之后,我就下定決心,要把這個拖了好幾年的故事完成。用了大概三個月的時間終于寫完了。
可以說,這本書寫的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描寫普通人的故事——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平凡的小人物在自己的生日那天一天里的經歷和遭遇。而這本書最終確實真實的表達了我對愛、對生活、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我想這已經足夠,這也是一支能最終完成這本書的根源和動力。
在這個故事后面,有幾十首歌詞及詩歌。其中有很多是過去發(fā)表過的三張專輯里的歌詞,這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了解我的音樂;還有一小部分,使我從未發(fā)表過的幾首詩歌,他們如果沒有在這本里出現(xiàn)的話,也許永遠都不會和大家見面,趁著這個機會,讓大家了解一下我更多的想法。
總而言之,希望你們喜歡這本書,喜歡王凡,喜歡我的音樂。我會加倍努力,給你們更好的東西。
《晚安,北京》讀書網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