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伙成立廣告公司之前,我們——我、蒂姆·帕滕(Tim Patten)以及馬丁·特勞(Martin Troughton)——曾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人們眼下是否還需要另一家廣告公司?”這個問題促使我們心無旁騖、凝神靜思,引導我們找到了一個事后看來極其有效的市場定位(也引導我們將“品牌響應”[brand response] 這個詞引入到營銷語匯當中)。
開始本書的寫作之前,我也曾反復問過自己一個類似的問題:“人們眼下是否還需要另一本創(chuàng)意書籍?”回答這個問題要比回答上一個問題容易得多。
到目前為止,專門講解“如何”做出更好的創(chuàng)意作品的書籍其實還很少;而其中由過去20年來一直在真正地追求“更好的創(chuàng)意作品”且已小有成就的人所寫就的,則少之又少。
如果在那過去的20年當中的任何一個時候,有人問我怎樣才能做得那么好,我有可能會引述著名教練比爾·香克利(Bill Shankly)描述足球的話——“一項讓傻瓜弄復雜了的簡單運動?!?/p>
要知道,于我而言,在這行干得越久,問題就變得越明了、越簡單。事實上,我越來越堅信我將在本書當中予以闡述的、我們所急需的兩個重要理念——“問題/解決”‘力學’機理(the problem/solution dynamic)以及“恰切截斷”(relevant abruption)——的有效性;這兩個理念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說實話,一直到不久前,我還覺得這些原則再明白也沒有了,我或者其他任何人沒有必要坐下來將此寫成一本書??墒?,就在去年的某個時候,我注意到這個行業(yè)確實已經(jīng)發(fā)生了某些變化。這再一次讓我難以抑止地感到:你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會對你有用。
那些我素所尊重和欽佩的人們開始變得迷茫且失落。廣告公司,特別是創(chuàng)意部門的同仁們大體都陷入了一種集體性的信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