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事物
存款3 000萬日元的人和300萬日元的人,他們中哪一個幸福呢?
老實說,單看存款金額,是無法比較的。因為在心理學里,所謂幸福感,是根據(jù)下列的公式決定的:
幸福感=一個人擁有的東西÷那個人期望的東西
這個公式是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艾德·丹娜教授發(fā)明的,用于衡量一個人的幸福感。
比如,有300萬日元存款的人買一輛100萬日元的車就能滿足的話,這個人的幸福感,就是300÷100=3。
但是,有3 000萬日元存款的人,假使想要6 000萬日元的高檔外國車,那么用同樣的公式計算幸福感的話,就是3 000÷6 000=0.5。和前面一位相比,他感覺不到很大的幸福感。
如果看到對方有3 000萬日元存款,就恭維說“啊,真羨慕你”,也許對方會繃著臉,因為他擁有的錢還遠遠買不起他所期望的高檔外國車。
相反,如果對有300萬日元的人說:“什么,只有300萬日元嗎?”對方一定是一臉茫然。那是因為,他對自己的存款,已經覺得十分滿足了。
我們有動輒就拿自己的價值觀作為尺度審度他人的習慣。我們不去考慮其本人的真實感受是什么,而只是一味地拿自己的尺度衡量他們。
生在日本的很多人不知道,世界上有許多每天連一頓飯都吃不飽、明天就有可能餓死的人。在這些人看來,像日本這樣連無家可歸的人都患上糖尿病的社會,非常讓人羨慕。
我們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時候,要承認對方擁有不同的文化,他們的行為受不同的價值觀支配。對于我們周圍的日本人,最好也要認識到這一點。
年齡和成長環(huán)境不同,每個人持有的價值觀,就像是外國人的價值觀一樣,會大不相同。
在都市里長大的人不會理解那些在農村長大的、因為改不掉地方口音就不積極地和人講話的人的心情吧?因此,有時會輕率地說“要變得喜歡交際一些啊”。
自己的價值觀總歸是個人的觀點,應該留意他人用什么樣的標準想問題。
因為,這個社會中,認為“做第三者不是壞事”、“拿下屬像牲口一樣使喚心里也不覺得內疚”,等等,按照和你不同的價值觀行動的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