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封信 關于積累智慧的問答(1)

陽光下的成長對話 作者:張向葵


家長:孩子看完、學完東西就忘了,怎樣才能讓他有效保存呢?

張園長:

您好!我的孩子對觀察很感興趣,自己也開始養(yǎng)成隨時觀察的良好習慣,但是我發(fā)現(xiàn)他觀察事物的興趣轉移得很快,觀察的內容比較隨意。另外,孩子對觀察到的東西并不像成人一樣能夠系統(tǒng)地歸納和回顧,總是“今天看,明天忘”,這樣一來,雖然孩子愿意看,喜歡聽,但觀察只變成了一種形式,孩子卻沒有真正從這個過程中受益。

因此,我想是否有必要讓孩子把每天所觀察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呢?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在以后回顧自己所學到的東西,而且也是孩子成長印跡的一個部分。如果有必要,那么對于這么小的孩子,他們會寫的字、會畫的畫都是有限的,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孩子進行觀察記錄呢?

您作為幼兒教育的專家、教授,如果可以在百忙之中對于我的疑問與困惑予以指點解答,作為一個孩子的家長,我將不勝感激!

浩浩媽媽

2008年11月10日

向葵園長:觀察記錄是累積知識的“好幫手”。

浩浩媽媽:

您好! 您在信中希望我能夠針對“如何有效地使用觀察記錄”這一問題作一些解答和探討,許多家長朋友也都希望了解這個問題。

是的,孩子的興趣持續(xù)時間較短,總是隨著周圍新鮮事物的出現(xiàn)而轉移,因此,他們的觀察往往是沒有計劃的,不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他們總是對“觀察”感興趣,而對“觀察到了什么”以及“怎樣記住自己觀察到了什么”并不那么在意。但是,“水滴石穿”“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這些名言,都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唯有量的積累,才可能有質的飛躍。孩子智力的發(fā)展,也是這樣。只有讓孩子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注重積累和總結,才能有利于他們所學的知識得到內化,能力有所發(fā)展,逐漸由“小智慧”發(fā)展到“大智慧”。

由于孩子的書寫、繪畫及自我控制等能力的發(fā)展水平較低,很多時候孩子想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時,卻不得不要面臨不會寫或畫不好的難題,也經常出現(xiàn)“虎頭蛇尾”的情況。因此在孩子累積智慧的過程中少不了家長的參與,只有家長蹲下身來做孩子的“小秘書”,鼓勵并協(xié)助孩子把自己每天的觀察結果記錄下來,才會使他的觀察更有效果。

方法一:根據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們做不同種類的觀察記錄。

當您的孩子對某件事物的變化感興趣時,您可以讓孩子針對該事物每天的變化情況做記錄。例如,觀察一盆植物生長的情況和規(guī)律,我們可以讓孩子記錄植物每天的變化,如“今天小芽又長高了2厘米”,“今天又開了一朵小花”等等。當您的孩子每天都有新發(fā)現(xiàn)和新觀察時,您就可以讓孩子像寫日記那樣,記錄他每天所觀察到的事物。例如:“2009年3月20日,我今天去了文化廣場,看到天上有很多風箏,有紅色的,有黃色的,有藍色的;有的是小燕子,有的是臉譜,有的是福娃。”也就是說,觀察記錄可以對同一事物的變化情況做縱向記錄,也可以根據孩子每天不同的觀察興趣做日記式的記錄。具體采用哪種形式,您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點進行引導。

說到這里,您可能會問,我的孩子還沒有上學,還不能用文字進行表達,這該怎么辦?沒有關系,細心回想一下,我們的孩子是不是有時會出人意料地冒出一些別人不懂的新奇詞語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