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書摘(3)

日出之前 作者:(烏克蘭)米哈伊爾·左琴科


 當然我知道還有不少人持另外一種觀點。對生活抱著樂觀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態(tài)度。然而我瞧不起那些生活鄙俗,在刺耳的音樂下興致勃勃跳舞的人。這種人在我看來還處于野人和動物的水平。
 凡是我在周圍見到的一切,無不堅定了我的這種觀點。
 詩人寫纏綿悱惻的詩,為自己的傷感而自豪。
 “傷感襲上了我心頭——它是我的圣母,是我白發(fā)蒼蒼的主母?!蔽曳磸鸵髟佭@兩句詩,只是記不起作者是誰。
 我所傾慕的哲學家們對憂郁癥的評價是敬重的??档聦懙溃骸皯n郁癥患者具有崇高的感情。”而亞里士多德則認為:“憂郁的氣質(zhì)有助于深刻思考,并伴隨著才華?!?br> 把劈柴添進我暗淡的篝火中的不僅僅是詩人和哲學家。說來也怪,在我那個年代,憂傷被認為是善于思考的人的特征。在我那個圈子里,但凡沉思的、憂郁的甚至厭世的人都備受尊敬。①
 ① 不久前我翻閱瓦·勃留索夫的日記,看到了這么一句話:“雅羅申科氣質(zhì)高尚。是個可愛的人。與生活格格不入……”
 簡言之,我那時認為對生活持悲觀態(tài)度乃是善于思索、感情細膩、出身貴族的人應當持有的唯一態(tài)度。而我正是貴族出身。
 因此我認為我患有憂郁癥是正常的,我的憂傷和某種程度的厭世正是我智能的特征。而且不只是我一人智能的特征,是一切力求使自己的意識高于動物的意識的人的特征,是一切這種人的智能的特征。
 如果的確是這樣的話,那就非常悲哀了。然而看來的確是這樣。在自然界中,優(yōu)勝的總是粗糙的生物組織。粗鄙的感情,膚淺的思想總是無往不利。一切纖巧的東西都以毀滅告終。
 我十八歲時就是這么想的。不瞞你們說,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我仍是這么想的。
 然而這樣想是錯誤的。現(xiàn)在我懷著幸福感向各位宣告,我這樣想是犯了可怕的錯誤。
 這個錯誤當初險些送掉我的性命。
 那時我想死,因為我看不到其他出路。
 1914年秋天,爆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我離開大學,參加了軍隊,準備以死報國,這樣死就不是輕于鴻毛了。
 不料在戰(zhàn)爭中我反而不再憂傷了。即使憂傷偶爾襲來,很快也就過去了。在槍林彈雨之下,我平生第一次覺得自己幾乎是幸福的。
 我反復思考:怎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我當時得出的結論是我在戰(zhàn)場上找到了生死與共的袍澤,所以我不再憂思重重。這是合乎邏輯的。
 我在高加索近衛(wèi)師米格列爾團服役。我們相處得非常友好。官兵親如手足。也許這只是我當時這么覺得。
 我十九歲時已擢升為中尉。
 二十歲時已有五枚勛章,晉升為大尉。
 然而這并不說明我是個英雄,而是說明我整整兩年沒有離開過火線。
 我參加了許多戰(zhàn)斗,掛了花,受毒氣傷害,心臟出了毛病。然而我的情緒幾乎始終是愉快的。
 革命剛一爆發(fā),我就回到了彼得格勒。
 我沒有絲毫戀舊的傷逝之感。相反,我希望看到一個嶄新的俄羅斯,跟我所熟悉的苦難重重的俄羅斯截然不同。我希望周圍的人都是健康的,朝氣蓬勃的。而不要像我那樣動輒憂從中來,郁郁不樂,多愁善感。
 我沒有感覺到任何所謂的“社會分歧”??墒俏矣窒襁^去那樣憂郁了。
 我試著調(diào)換職業(yè)和城市。我想逃避這種可怕的憂郁。我預感到這憂郁將置我于死地。
 我先遷居阿爾漢格爾斯克,繼而又遷往北冰洋畔的麥津,后來又回到彼得格勒。未隔多久,又前往諾夫哥羅德,后又遷至普斯科夫。此后又搬到斯摩棱斯克省的紅城。最后又回到彼得格勒……
 不管我遷往哪里,憂郁始終寸步不離地跟隨著我。
 三年之內(nèi),我換了十二個城市和十種行業(yè)。
 我當過民警、會計、皮匠、家禽養(yǎng)育家、邊防警衛(wèi)部隊電話員、刑事偵察員、法院的書記員、文書……
 這不是堅定地在生活道路上行進,這是——張皇失措。
 我參加了紅軍,重又在前線度過了半年時間,那是在納爾瓦和亞姆布爾格附近。
 可我的心臟被毒氣損傷了,我必須考慮新的職業(yè)。
 1921年,我開始寫短篇小說。
 自當作家之后,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變。然而憂郁卻一如既往。不僅如此,它光顧我的次數(shù)越來越頻繁了。
 于是我去找醫(yī)生。除了憂郁之外,我的心臟有問題,胃有問題,肝也有問題。
 醫(yī)生們大刀闊斧地給我治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