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67年,有上千人質(zhì)從正在走向衰亡的希臘被帶到了羅馬。這些人都是希臘上層社會的人物,三十六歲的波利比烏斯也在其中。
當時的羅馬人非常推崇希臘文化。所以,他們沒有把這些被帶到羅馬的希臘人質(zhì)關(guān)進監(jiān)獄,也沒有軟禁于某個地方,而是安排在羅馬共和國境內(nèi)城鎮(zhèn)及村落的有權(quán)勢人家中。他們享有充分的自由——除了希臘,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旅行。
……
公元前150年,希臘人質(zhì)獲赦回歸祖國。十七年前的一千人此時只剩下三百人。
和同胞們一起回國后的波利比烏斯和西庇阿?埃米利亞努斯的友情依舊。他頻頻到訪羅馬,還和已經(jīng)當選為執(zhí)政官的西庇阿一起參加了于公元前149年開始的、持續(xù)了三年的第三次布匿戰(zhàn)爭,見證了迦太基在經(jīng)過頑強抵抗后終因不敵而于七月七日夜里的最終滅亡。這一年,波利比烏斯五十七歲。
到八十二歲去世前的隨后二十多年里,他寫下了長達四十章的《歷史》。在他之前的歷史作品中,大多描寫的是以希臘為中心的東地中海世界。而波利比烏斯的《歷史》則把著眼點放在了羅馬。這是最早一部以真實事件為內(nèi)容的歷史作品。而第一部講述羅馬的真實可信的歷史作品就這樣由一個外國人——希臘人寫作而成。
……
這一問讓他開始了《歷史》一書的寫作。波利比烏斯本人在序中有這樣一段話:
“只要不是太愚蠢,不是太懶惰,大概沒有人不希望弄清楚羅馬人為什么在短短的五十三年時間里,可以成就如此大業(yè)?可以處于任何政體之下?”
但是,羅馬并非在五十三年前突然出現(xiàn)的。盡管沒有過希臘人注意過它,盡管沒有哪個外國人打算寫它的歷史,但是它依然有一段相當漫長的助跑歲月。起點可以追溯到扎馬之戰(zhàn)以前五百多年的過去,不是五十幾年,而是五百幾十年。羅馬終究非一日建成的。
作為系列作品中的第一部,我要講述的是羅馬從國到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之前的五百年間的歷史。這是一個飽經(jīng)苦難的漫長歲月里的故事,即使在它的鼎盛時期,它都時常處于進一步退半步的狀態(tài),何況有時候甚至后退了十步及至二十步,要想重回鼎盛需要數(shù)十年的時間。而羅馬后來之所以能成就大業(yè)的重要原因,基本上就是在這五百年間萌芽的。就好像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積蓄起來的力量到了三十而立之年才開始了解其真正的價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