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有幾個這樣的下午,和釋迦,和老子,和孔子,和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一起,不必說話,只是靜靜地感受他們的溫暖和光芒。
但我知道,要走近他們,我要先完成我自己,成就那自我的光芒……
【持戒】
修行為什么要先持戒?持戒是先管住自己的神魂意魄志,五藏神定了,人就無妄念,就純粹專一,肉身也就安定了;然后由肉身的“定”養(yǎng)成習慣。當善德、善行成為一種習慣時,人就從一種被動中走出來了,靈就出來了,修行就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非做作了。
對身體,對生活,對一切,當追求完美;但要明白的是:真正幾于完美的只有心靈。
“佛”的境界絕不是離開現(xiàn)實的人生去尋求,他存在于每一人的生命之中,每個覺悟了的與宇宙永恒光明共存的人、每個破除了“我執(zhí)”“斷見”的人、每個為全人類的幸福而自覺奮斗的人,他就是佛。
佛的梵文原意就是覺悟者,在這個時刻,宇宙之法與我的本質合為一體,克服了欲望和自我保存的本能。它并不否定“小我”,而是要完成從“小我”到“大我”的擴大和升華。由此,生命開始變革,開始形成超越時空的那種極致的美感。
詩
末法時代就是沒有詩的時代,就是感性被窒息、被扼殺的時代。人會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脆弱——但這種冷漠和脆弱都缺乏神性,充滿了可怕的動物性。
在這世上,光做“人”是不夠的,最好還要做一個詩人,最起碼是個骨子里有詩意的人,那樣你與世界的對話就豐富而且充滿意義了。
【詩】
由“言”和“寺”組成,言是心靈獨語,寺廟是道場,那么“詩”就是道場里的長嘯;是內心能量的外化;是修行者孤獨的情感表達。
中國文學,最初是四言,然后是五言、七律,再往后是詞,是曲子,是散文,是小說……越來越散漫,越來越曲折,越來越虛妄,越來越啰嗦……心,也就越來越……渙散。
【詩人】
是最原始的系統(tǒng)性思想者,他用詞句組成意識的盛宴,顛覆或強化你對世間的無窮感受。
《詩經·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詩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這些都是愁苦靈魂的抒發(fā)。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這三個字了不得,大境界啊。
【思無邪】
第一,用佛家的話講,叫做“正思惟”。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出發(fā)點要正。第二,真性情。真性情是什么?敢愛、敢恨、一片童真,不在意輸贏。
人內心深處的某種情感一定是超越語言的??鞓房梢杂梦璧竵肀憩F(xiàn),但是痛苦是表達不出來的,讓人窒息?!拔⑽覠o酒,以敖以游”:不是我沒有酒來解我憂愁,是困在我內心的憂愁太深了,即使喝醉酒我也達不到那種自由的狀態(tài)。
《詩經》:一切詩意的、高雅的、蒙太奇式的圓滿。
中國應該有最唯美的電影,因為中國有《詩經》。
可惜,導演們都不看《詩經》。
不同的時代,人們靠詩來釋放自我。
氣勢狂放莫如帝王:
劉邦: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即便是流氓也得有大蒼涼)
曹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即便是奸雄也得有大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