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懷揣著這樣的一種理想,鄭成功出發(fā)了。
這是一支壯觀的隊伍,據(jù)說“連檣八十里,見者增栗”。然而隊伍行進得并不順利,農(nóng)歷八月初十,船隊在羊山突遇颶風,船翻百余艘,人亡數(shù)千名,甚至6位姬妾以及他的第四子鄭睿、第七子鄭裕、第八子鄭溫也一同葬身魚腹。
第二年五月,他再率大部隊北上,一路揮馬揚帆水陸并進,先后攻下了瓜洲、鎮(zhèn)江、蕪湖等一大片地區(qū),再抵崇明,入長江,七月初七逼近南京。很順利,一切指日可待。他太興奮了,眺望鐘山,思緒萬千,揮筆寫下了《出師討滿夷自瓜洲至金陵》:“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這應該是鄭成功起兵以來最輝煌的時刻,如果他能夠接納部下意見,一鼓作氣,那么將守軍兵力薄弱的南京城一舉拿下,已經(jīng)是甕中捉鱉了。勝利離他確實僅一步之遙了,偏偏在這個關(guān)鍵的時刻,他起驕心了,竟然輕敵,貓戲老鼠般對南京城僅僅圍而不攻,不料竟因此鑄成大錯——人家哀哀示弱,不過是使用了緩兵之計,聰明絕頂?shù)泥嵆晒箖裳勖噪x,沒有看出來。
然后,清軍的大批援兵排山倒海地來了。
七月二十日,被困南京城內(nèi)的清軍伺機突圍,居然成功。而各地趕來的大隊人馬也聞風而動,相繼發(fā)難,已經(jīng)松懈下來的鄭軍頓時大敗,損失鎮(zhèn)將以上14人,而整個陸軍則損失了大半。七月二十八日,萬不得已,鄭成功只好班師,一點點往南撤去。九月初七悻悻回到老根據(jù)地廈門。
這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失利,令好不容易積攢起力量的鄭家軍元氣大傷。仰天長嘆,鄭成功悲從心生。命運真不是自己可以任意左右的東西,已經(jīng)拼上血性竭力了,似乎樹漸綠花漸開,美景可期,突然一陣莫名的雨打來風刮來,功敗垂成,再回頭已是一地敗絮。每每午夜夢回,錐心刺骨之痛必定令這個相當自負的男人悲從心生。但軍事上的受挫并不是唯一令他憂心如焚的。3年前,清王朝曾針對沿海頻繁迭起的反清活動,給浙江、福建、廣東、山東、天津各地督撫下達了一個禁海敕諭,要求禁海遷界、堅壁清野,嚴禁任何船只入海貿(mào)易,其目標直指鄭成功,目的就是為了動搖鄭氏軍隊的根基,令其彈盡糧絕自動消亡,可以“不戰(zhàn)而坐看其死”。
海禁不是順治皇帝的首創(chuàng),早在明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有了“寸板不許入?!钡囊?guī)定,浩瀚無垠的大海對那位農(nóng)民出生的皇帝來說太沒有安全感了,關(guān)起門來他才覺得有底氣掌控這個偌大的江山。洪武七年(1374年),他甚至下令撤銷了自唐朝以來就已存在的專事海外貿(mào)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宋元時期曾興旺得銀元光澤閃閃的海外貿(mào)易戛然而止了。(海禁政策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