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敘述明末農民戰(zhàn)爭的歷史時,人們習慣于以天啟七年(一六二七年)發(fā)生在澄城縣的農民起義作為起點。這是可以的。但是,我們也應當指出,這只是選擇了一個具有典型性的標志,實際上很難說陜西的農民起義是在天啟七年才開始的。崇禎初年擔任陜西三邊總督的楊鶴說過:“內地流賊起于萬歷、天啟年間。援遼兵丁陸續(xù)逃回,不敢歸伍,因而結聚搶掠,以漸蔓延。不幸邊地亢旱四載,顆粒無收,京、民二運轉輸不繼,饑軍饑民強半從賊,遂難收拾?!雹?/p>
楊嗣昌在崇禎十年的一個奏疏里說得更加明確:“流賊之禍,起于萬歷己未(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年)。遼東四路進兵,三路大潰,于是杜松、王宣、趙夢麟部下之卒相率西逃。其時河南撫臣張我續(xù)、道臣王景邀擊之于孟津,斬首二十余級,飛捷上聞。于是不入潼關,而走山西以至延綏,不敢歸伍而落草。廟堂之上,初因遼事孔棘,精神全注東方,將謂陜西一偶(隅)不足深慮。不期調援不止,逃潰轉多。饑饉薦臻,脅從彌眾。星星之火,至今十九年。”⑵
楊鶴父子敘述的情況是可靠的,在其他一些史籍里面可以得到印證。如戴笠、吳殳在敘述陜西農民起義的開始時就明確指出:
“陜西兵于萬歷己未四路出師,敗后西歸,河南巡撫張我續(xù)截之孟津,斬三十馀級。馀不敢歸,為劫于山西、陜西邊境。其后調援頻仍,逃潰相次,邊兵為賊由此而始。天啟辛酉(元年),延安、慶陽、平?jīng)龊?,歲大饑。東事孔棘,有司惟愿軍興,征督如故。民不能供,道殣相望,或群取富者粟,懼捕誅,始聚為盜。盜起,饑益甚,連年赤地,斗米千錢不能得,人相食,從亂如歸。饑民為賊由此而始?!雹?/p>
在地方志里,也有早期起義農民流動于各地的零星記載。如《漢陰縣志》說,“(萬歷)四十三年,流賊劫掠鄉(xiāng)村,出沒無常,為地方患?!雹取痘糁葜尽份d,“天啟三年,流寇突至霍州南關,殺數(shù)人?!雹伞堆罂h志》載,“天啟四年七月,流賊突至斜堰河壩,殺死周之弘,邑為騷動?!雹省段鬣l(xiāng)縣志》說,“(萬歷)十八年,流賊俞士乾率眾犯境。天啟七年,流賊王魁祿率眾犯平地等處?!雹恕秶丁芬灿涊d了四川巡撫尹同皋上言:“陜西流盜由保寧入川,蹂躪廣元、神宣之間。天啟六年八月,神宣指揮吳三桂御之,斬三級,一系賊魁。十二月,又從眉林溝入犯,守備王虎等御之,斬紀守恩等十二人,追至寧羌界。秦蜀兩道,事權宜兼制,乞敕陜西各道府多方緝抽。從之?!雹?/p>
這些事實說明,從萬歷末年起,陜西軍民就已經(jīng)開始了抗暴圖存的武裝斗爭。早期的起義群眾雖然人數(shù)不很多,活動的范圍卻相當廣,在同陜西相鄰的山西,四川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只是由于當時的聲勢還不夠大,首領人物也不為人們所知。關于這些早期的起義隊伍,除了一些點滴的記錄以外,無從弄清他們的確切情況。
天啟七年,陜西澄城縣爆發(fā)的農民起義,正式拉開了明末農民戰(zhàn)爭的序幕。
澄城在當時是一個十分貧窮的縣份,境內大部分是山谷。史籍記載,這里“土瘠賦重”,本地農民由于負擔不了政府的沉重賦稅,逃亡的很多,丟下大片土地沒有人耕種。隆慶、萬歷年間,還有來自朝邑、郃陽、蒲坂等鄰近縣份的農民開荒佃種。天啟以后,由于政府的壓榨越來越重,又加上天災,戶口凋敝更甚?!八倪h之民,望澄以為苦海。”⑼盡管生產(chǎn)的破壞、人民的災難已經(jīng)到了極其嚴重的程度,明政府不但不設法救濟,反而一味追逼錢糧。髓干血盡的農民被逼得走投無路,感到與其束手斃命于杖下,不如揭竿而求生。天啟七年(一六二七年)二月十五日黃昏時,知縣張斗耀正坐堂比糧,怒火填膺的農民們各持利器,從西門擁進公堂。張斗耀見勢頭不好,嚇得躲進私宅,被鄭彥夫等人追上亂刀砍死⑽。澄城農民抗糧殺官的消息迅速傳布開來,各地的農民、饑軍紛紛響應,一場轟轟烈烈席卷全國的燎原大火就這樣點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