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屠城事件不能不痛感清國自身的表現(xiàn),當無辜的清國百姓遭到外來侵略者屠殺時,他們賴以依靠的皇帝、太后、朝廷大臣無動于衷,大清國沒有人站出來為國家的民眾喊屈叫冤,聲張屈辱。卻是那些被視為紅毛綠鬼的西洋人,在遙遠彼岸向無助的東方民眾,發(fā)出正義憐憫的呼救聲?;始臆婈犡澤滤?,大量軍人假扮百姓私換民服自顧逃命,將危險轉嫁到無辜民眾身上。這種自家人轉嫁生死危機的惡劣行為和殺人者的野蠻行為,同樣受到歷史公論的鄙視。
旅順虐殺事件,如果說日本軍隊對清軍大開殺戒是事出有因,出于對清兵殘虐行為的復仇,那么大量殺害無辜的清國百姓,就無法自圓其說自身的文明和道德,是徹頭徹尾的野蠻本性的大暴露。在血淋淋事實面前,日本軍人第一想到和做到的就是隱滅罪行,混淆是非,讓這個負有歷史罪責的事件銷聲匿跡。在清國政府軟弱外交的背景下,日本一系列善后工作取得了成效,西方世界的譴責戰(zhàn)沒有持續(xù)下去,國際社會似乎很快淡忘了這個血淋淋的歷史事件。1895年2月6日,美國國務卿致函日本駐美國公使栗野,日美條約最終修訂案獲得參議院表決通過。2月17日,天皇御批了美國批準的日美改正條約案,3月21日兩國在華盛頓交換批準文書,3月24日日美新條約公布。旅順事件背景下,日美兩國的改正條約仍得以通過,標志著代表西方文明的美國人,繼英國人之后也承認了日本是文明國家的一員。旅順事件問題上,盡管國際輿論抨擊日本人的野蠻行為,批評日本的文明大倒退,但是國際社會仍然接受了日本。
旅順虐殺事件是東方人復仇文化的產物,殺人倫理和殺人手段,直接引導了復仇升級的惡循環(huán)。這場國家性質的屠殺,災難性地又一次降落在具有儒教性格的華夏后裔頭上。日本侵略清國的戰(zhàn)爭是外來異族對華夏文明的浩劫。在大清國文化的歷史觀里,日軍屠城旅順符合清朝有史以來的戰(zhàn)爭文化,戰(zhàn)勝者斬盡殺絕戰(zhàn)敗者,是戰(zhàn)爭認定的邏輯。正是這個屠夫邏輯,滿洲蠻夷曾經狂屠天下,將數千萬中原人變成刀下之鬼。愛新覺羅的戰(zhàn)爭倫理默認了旅順事件的合理性,從而對事件自肅沉默,放任自流。事實上,紫禁城內的大清朝廷,骨子里透著戰(zhàn)爭復仇的渴望。一旦他們勝利了同樣會按照自己的野蠻邏輯,作出與日軍相同的事情。清國人和日本人虐殺行為的本質,赤裸裸表現(xiàn)出了各自同類蠻夷文化的野蠻屬性。
英國牛津大學著名國際法學教授艾倫特,發(fā)表論文《日清戰(zhàn)爭中的國際法》,譴責日本是“披著文明外衣有著野蠻筋骨的怪獸,旅順虐殺行徑暴露了日本人野蠻本性的真面目。如此自譽‘文明國’的日本人,仍需要一個世紀以上的文明進化”。歷史終究是歷史,事件的經過無法遮掩清兵對日本兵虐殺的事實,也不能隱滅日本兵肆意屠殺清國人的罪行。作為近代史的一部分,旅順虐殺事件是清日兩國各自固有的野蠻文化所釀成的歷史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