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一開始,恒寧生主動先提出來把上海的吳淞旱線給拆了,讓盛、鄭兩位對朝廷有個交代,然后留著廈門的旱線不動。這建議貌似謙折,其實暗藏玄妙。當時上海諸國的旱線已經(jīng)稠密如蜘蛛網(wǎng),大北公司的吳淞旱線年代最早,雖然仍是干線,質(zhì)量卻大不如前,維護費高,利潤卻低,已成雞肋;而福州、廈門沿海還是一片空白,前年四國聯(lián)合要求旱線登陸福建,都被朝廷拒絕。倘若他們能率先在那里開疆拓土,則又是一番賺錢的良機。
盛宣懷早對此洞若觀火,他也不急,在談判桌上笑瞇瞇地說道:“既然貴公司如此有誠意,那吳淞口的旱線就按你們的意思,拆了吧?!焙銓幧幌玻詾轸~上鉤了,沒料到盛宣懷還有后話:“至于廈門旱線嘛,卻不太好辦哪,咱們得仔細商議商議……”
得,這條魚把魚餌吃下去,把鉤給吐出來了。
恒寧生雖是個中國通,卻不看京劇,不知道自己這回成了定軍山上的夏侯淵,本來指望拿程芝跟黃忠換回侄子夏侯尚,卻被黃忠先接回程芝,再一箭射死夏侯尚。他們也一樣,算計廈門線不成,反先把上海線送到了人家嘴里。估計盛宣懷那會兒肯定心里美得直唱“一封書信來得巧,天助黃忠成功勞”。
恒寧生咬了咬牙,上海線是保不住了,廈門線無論如何也得拿下來。孰料他剛提了一個話頭,盛宣懷就扔過來一份文件。
什么東西?同治九年清廷跟各國簽訂的那份海旱電報線條約,上面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寫著洋人海線不得接上自己的旱線——這里感嘆一下丁日昌的遠見。恒寧生見對手開始正面攻擊了,只好催馬上前,硬著頭皮頂上去。
可惜這一頂,又是一個暈招。
當時大北公司在廈門敷設的電報旱線應用的是新技術(shù),不用電線桿,而是從海濱地區(qū)直接挖了一條地溝,把海線直接順著地下連到廈門田尾西面的電報館內(nèi)。這個電報館早在同治八年,也就是1869年就修好了,本來是丹麥在鼓浪嶼設立的一個領(lǐng)事館。但不知為什么,丹麥沒有派駐領(lǐng)事,領(lǐng)事一職由法國領(lǐng)事監(jiān)理,后來大北公司來到廈門,順理成章地把它接管過來,改成了電報房,這建筑至今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