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版序 弱者的勝利(2)

半生為人 作者:徐曉


這本書,比之于龍應(yīng)臺的《大江大海1949》,沒那么波瀾壯闊。比之于齊邦媛的《巨流河》,沒那么源遠流長。但書中的人們,各有其心靈的而不是履歷的自我,獨一無二,不可重復(fù)。他們在共同的宏觀背景下展現(xiàn)出來的微觀心理,另有其多維的廣闊和縱深,標志著“個體”的存在。特別是在那個,智力在暴力面前、群體在唯一個體面前雙重失能的時代,要透過無數(shù)被工具化、數(shù)據(jù)化、符號化了的公共面貌,發(fā)現(xiàn)個體的存在更難。

在無數(shù)沒有面孔的“人們”之中,作者首先找到的是自己:一個讀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春之歌》長大的少先隊員。由于絕對真誠,全部自我都與那革命的神圣同一。后來發(fā)現(xiàn)了神圣的虛假,同樣由于絕對真誠,又不自覺地與之疏離。疏離的過程,是苦難的歷程:

“久久不能平靜的日子里,我好像才意識到,信仰和真理,是不能等同的?!彼?jīng)抗拒過這種疏離的意識,為了不能堅持“為信仰而獻身的理想主義”,甚至說“無可爭議地劃分了人格的高下”。甚至多年后回憶起來,仍然有失落之感:“如今,當年輕時的伙伴聚會散場之后,不管你是從怎樣豪華的酒店或怎樣寒酸的飯館走出來,走在喧囂或者沉寂的夜色中,你為什么會陡然生出一點兒向往……而當你咔嚓一聲打開房門,走進你那仍然簡陋或者不再簡陋的家時,又為什么會陡然地生出一絲失落,為你日復(fù)一日面臨著的瑣碎而煩惱?”

不論信仰的是什么,這種對信仰或意義的需要(或者說缺乏感),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執(zhí)著也罷,懷疑也罷,沒有信仰也罷,這份嚴肅認真,都是對信仰負責(zé)的態(tài)度?!罢渲夭粡慕袢帐?,出山時節(jié)千徘徊?!彪y道不更加“無可爭議地劃分了人格的高下”嗎?

在那個強迫信仰的時代,不信仰就是犯罪,何況懷疑!她因此禍從口出,可謂性格就是命運。一九七五年,不到二十歲的她,在一個嚴寒冬夜被電話叫醒,下樓接電話時,突然被一只骯臟發(fā)臭的帽子罩住眼睛,連襪子都來不及穿光著腳板就被帶進了陰冷潮濕的監(jiān)獄。獄中無信息,甚至外面發(fā)生了震撼世界的“四五”事件,甚至“四五”事件的一些被捕者關(guān)到了她所在的監(jiān)獄,她都不知道。

那時的她,只不過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跟著感覺走,走出了給定的信仰,回不了正統(tǒng)的好奇女孩。作為政治犯被捕,在當時十分平常。在四壁大墻里孤絕,任性地亂想。兩年多后出獄,又任性地亂走,結(jié)果走進了當年的《今天》編輯部。不管自不自覺,總是處在歷史的前線。不管有意無意,總是投身于不可知的命運。這,就很不平常了。

感覺,有時候,是比思想更深刻的思想。

她出獄時,正碰上歷史的轉(zhuǎn)折。滿街大小字報,民刊如雨后春筍。對于非人處境的共同厭惡和對于別樣生活的共同渴望,使“個人”們(工人、市民、大學(xué)生、待業(yè)知青、復(fù)員軍人……)走到一起,形成許多松散的團體。自動的、志愿的、業(yè)余的、義務(wù)的。無機可投,無利可圖,只有奉獻,只有風(fēng)險。但是都很樂意,帶著冒險的興奮。

《今天》編輯部,同樣不例外。她寫道:“條件雖然艱苦,做自己喜歡的事大家都覺得很神圣?!蹦欠萦兴非蟮目鞓罚欠莘枪?、無目的、因而是審美的人生境界,現(xiàn)在到哪里找去?在《半生為人》之中,那些陋室補丁粗茶淡飯、一掃瑣碎凡俗宿昔晦氣走向別樣生活的人們,一個一個各不相同,又都審美地統(tǒng)一在一個意義的追尋之中。帶著朝露的清氣,帶著不可捉摸的旭日的光彩。

現(xiàn)在海外的《今天》,已不是當年的《今天》。那些當年投身于《今天》、各有才華個性而不為人知的人們,周郿英、趙一凡、史鐵生、鄂復(fù)明、李南、崔德英、王捷、劉羽、田曉青這些名字在書中的出現(xiàn),讓我真有一種,“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感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