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相隱于世(1)

半生為人 作者:徐曉


第一次見到劉迪是一九七八年年底,在位于虎坊橋的東方飯店,那是北京市委招待所,是《偉大的“四五”運動》一書寫作組的所在地,劉迪是寫作組的成員之一。向我介紹他的人說,他就是“四五”天安門廣場上的“小平頭”。

這場事件我本人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事件發(fā)生時我正因一樁子虛烏有的“反革命集團案”被關(guān)押在城南的半步橋看守所?!八奈迨录卑l(fā)生時,看守所里一片騷動,白天黑夜都有人進進出出,開門鎖門的聲音不斷。為了防止犯人趴窗向外看,監(jiān)獄當局很快就把窗戶涂上了墨汁,僅有的一小片藍天從此成了黑色。直到幾天后恢復了每晚的《新聞聯(lián)播》,才知道外面已經(jīng)是天翻地覆,半步橋看守所從此而聞名于世,因而也失去了神秘感。劉迪雖然與我既非同案也不相識,但因為我們曾經(jīng)是半步橋的鄰居而倍感親切。

劉迪生于一九五○年,求學經(jīng)歷極為簡單,先是北京實驗小學,后是北京第二中學。在應(yīng)試教育的今天,這兩所學校仍是家長們的首選。一九六八年,劉迪赴山西定襄縣插隊。八年的知青生活,不僅讓他體驗了底層百姓生活的疾苦,也開始從書本中接受了啟蒙思想。

一九七六年二月,劉迪回京辦理了病退回城的手續(xù),本打算辦完后回定襄取行李而后徹底告別農(nóng)村的,卻因為延遲了在京時間而趕上了四月的“天安門事件”。

人們悼念一位死者大多是因為熱愛,因為惋惜,比如喬布斯。而中國人悼念死者,常常是借題發(fā)揮,背后有著更復雜更深層的原因。

一九七六年清明,是北京人民最富于詩意的一個春天,紀念碑周圍花圈如海,連松墻上都扎著白花,到處貼滿了手抄的詩歌,最著名的一首是:“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杰,揚眉劍出鞘?!薄肮怼奔粗杆娜藥?,“雄杰”即指當時的總理周恩來。

當年天安門東南角有一座三層灰磚小樓,后因為建設(shè)毛主席紀念堂而被拆除,紀念堂的位置原本是一片小松林,穿過這片松林正好到達小樓。小樓是警衛(wèi)部隊的營房,被臨時用做“首都人民悼念總理委員會”的指揮部。四月五日清晨,群眾看到紀念碑前的花圈不知去向,紀念碑四周被軍人和工人民兵圍起來,還設(shè)了警戒線。于是,被激怒的群眾更踴躍地走進廣場,集中在紀念碑前,聚集在小樓前面。人們質(zhì)問:為什么不準悼念周總理?是誰的指示?此外,群眾要求歸還那些被轉(zhuǎn)移的花圈。還有人在宣讀《告士兵書》:“你們的衣服是人民做的,你們的糧食是農(nóng)民生產(chǎn)的,你們的槍是工人制造的,你們應(yīng)該和人民站在一起。”

這時,有一個青年拿著半導體話筒重復地大聲喊:“大家不要擠,我們不是來鬧事的,是要花圈、要戰(zhàn)友來的。第一,不許打人;第二,不許破壞公物。”這個喊話的人正是劉迪。在這場運動被鎮(zhèn)壓之后的許多天,人們都會聽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最著名的播音員用圓潤渾厚的嗓音向全國人民播報:“一個留著小平頭的家伙……”自此,這個命名成為了劉迪的代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