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對自己的作品感到十分滿意。下課后媽媽來接民智回家,看到民智畫的畫覺得很奇怪。“老師,聽您剛才那么一說,我倒是也能看出點端倪,您要是沒向我解釋的話,我完全不知道這畫的是什么,怎么全都是圈圈呢?”老師回答道:“孩子產(chǎn)生想畫東西的欲望,就是畫畫的開始,不能一開始就要求那么多,大人在旁邊指指點點只會影響他,應該和他展開平等的對話。民智主動說自己想畫大象,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做的東西,這些行為就是值得鼓勵的。孩子會慢慢進步,不會畫圓圈怎么能畫出獅子呢?”
媽媽雖然覺得老師的話有一定道理,但自己的民智沒能一下子表現(xiàn)出驚人的繪畫天賦,她還是覺得有些遺憾。但是媽媽最終決定聽從老師的建議,讓民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6個月過去了,只會畫圓圈的民智會有什么變化呢?下面是民智畫的圖。
剛開始不會畫眼睛、鼻子、嘴,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畫出一個人,能夠描繪出人的基本特點。媽媽眼見著民智從一無所知、只會畫圓開始,逐漸地進步,終于意識到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
很多父母在認識上都存在這樣一個誤區(qū),他們認為上了美術學院,畫技就會飛漲,其實并不是這樣。一味地要求孩子進步、發(fā)展,孩子會覺得壓力太大,承受不了,這樣不僅會對美術學習造成影響,還會對生活其他方面產(chǎn)生副作用。家長要先問孩子喜歡什么、想要什么,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尊重,才能讓孩子變得積極主動。父母單方面給孩子制定計劃,今天要學會什么,今天要做到什么,這樣的家長雖然負責,卻不合格。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吧,讓他做自己生活中的主人公,父母只要起一個輔助作用就可以了。民智的媽媽在這6個月的時間里可能會有些著急,但還是耐心等待,最終看到了孩子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