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客貨運輸量(1)

解讀中國經濟指標:在數字中鎖定投資機會 作者:(英)歐樂鷹


市場敏感度:低

指標含義:公路、鐵路、民航及水運的貨運量(億噸、億噸公里)和客運量(億人、億人公里)。

中文鏈接:www.stats.gov.cn

英文鏈接:www.stats.gov.cn/english

發(fā)布時間:通常會在至少一個月后發(fā)布上月數據。

發(fā)布頻率:按月

數據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

是否修正:無

為什么重要

2009年年初的一天,筆者前往香港,從機場乘火車前往中央車站的路上經過香港碼頭。香港碼頭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碼頭之一,中國出口商品會從這里中轉出口海外。要是在往常,二十英尺(6096米)標準箱通常會像全球化的彩色魔方一樣高高堆起,直插云霄。但在這一天,這種繁華的景象卻沒有出現。與貿易數據相比,空空如也的香港碼頭更有力地表明,世界經濟是何等低迷,而中國出口業(yè)又面臨著怎樣的困境。交通及客貨運輸量數據為我們了解實體經濟的狀況開啟了另一扇窗口。道理非常簡單。如果需求旺盛,原材料就會源源不斷地送到工廠,產品則會運送到港口。如果經濟一派繁榮,那么企業(yè)要員就應頻繁搭乘飛機見客戶,消費者則會購買機票歡度周末。如果經濟形勢不好,客貨運輸量也肯定會下降。

由于外界對官方發(fā)布的GDP數據一直將信將疑,因此運輸數據就有了額外的吸引力。與GDP數據類似,運輸數據也是由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所以可能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但GDP數據舉世矚目,一方面是來自國際市場的關注,另一方面還有來自政界的壓力。而運輸數據就不存在這樣的風險,或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才更加可信。對于一些備受尊敬的中國經濟研究專家來說,這種觀點肯定有它的道理。匹茲堡大學的經濟學家Thomas Rawski認為,1998年的客運量增速過低,這是當年GDP數據失真的一個重要佐證。如圖25所示,盡管鐵路貨運量增速的波動更加劇烈,但它與工業(yè)增加值的增長步伐基本吻合。十年之后,對官方GDP數據可靠性的懷疑情緒已沒有當年那么濃重。交通數據也有自身的問題和特點。但客貨運輸量仍然可以說明很多問題。運輸數據依然是我們了解中國實體經濟狀況的一扇窗口,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驗證官方GDP數據的準確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