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明代九成的商業(yè)稅進了誰的口袋(13)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賬 作者:李連利


在萬歷、崇禎年代,由于水路交通的大發(fā)展,國內(nèi)貿(mào)易、國際貿(mào)易的興盛,中國逐漸形成了十五大城市,它們是:北京、南京、杭州、鎮(zhèn)江、廣州、福州、蘇州、上海(當時稱松江)、淮安、揚州、臨清、濟寧、揚州(主要是今天揚州下轄的儀征市,當時稱儀真)、蕪湖、景德鎮(zhèn)。城市的發(fā)展又帶動了官與商的合流,最終到了萬歷年間幾乎到了“無官不商”的地步。東林黨主要成員的出身雖然大多為中小商人家庭,但他們對于商人的同情是毋庸置疑的。那個時期,四分之三的進士、舉人是商人出身。

僅拿明代晉商典型的張家、王家為例。萬歷時期的內(nèi)閣首輔(禮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張四維之所以成為首輔,在政治上,靠的是他舅舅王崇古(兵部尚書、陜西總督),而王崇古的爺爺王馨是河南鄧州學政;在經(jīng)濟上,則靠其父親張允齡、叔父張遐齡、岳父王恩、大舅子王誨、二弟張四教、四弟張四象等這些大商人。王崇古的父親王瑤、哥哥王崇義、從弟王崇勛、伯父王文顯、姐夫沈廷珍和外甥沈江均也是大鹽商。

張家、王家在聯(lián)姻的同時,還與大學士馬自強家聯(lián)姻,而馬自強的兄弟馬自修也是大商人。三家聯(lián)合幾乎壟斷了當時的鹽業(yè)市場。以至于御史永郜為此憤怒地說道:鹽法之所以敗壞,就是被權(quán)勢之家所壟斷。因此,官商家族成為明代非常明顯的特征,也是商人與官員進行爭斗的后臺。

商人的勢力增強并不僅僅表現(xiàn)在官商一體化以及官商斗爭上,更體現(xiàn)在商人的生活方式、思想上,商人的經(jīng)營方向影響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而這又是晚明出現(xiàn)社會風氣奢靡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敗明的原因之一。

引領(lǐng)風尚的明代商人

男不男女不女的明末讀書人

萬歷年間的蘇州城內(nèi),鋪戶興旺、買賣興隆。在各色商鋪之中,許多商人、富家子弟、讀書人、官員流連其間。舉人李樂在書童的幾次催促下,終于放下了書本來到大街上散心休息。書童李來一邊走一邊說:“少爺,今天出來可不能白出來呀,再過幾天就是老太太的生日了,您可得買些東西呀。龔春瓦瓶現(xiàn)在非常有名,不如買一個吧?!薄褒彺和咂浚渴裁磁谱??”

“哎呀,少爺,您真是讀書讀死了。龔春、時大彬兩個人是現(xiàn)在做瓦瓶最好的兩個人,他們做的瓦瓶光滑如玉、細膩溫潤非常好,每個都能賣到二三兩呀!”

“啊?二三兩?要知道二三兩銀子,那可是農(nóng)民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能積攢下來的呀。這么貴重的東西,咱們買它作甚?!崩顦芬豢诨亟^。李來聽罷,沉思一會兒,又道:“那就買個胡四銅爐或趙良璧錫器,一兩銀子就行。少爺,人家大門大戶都買這些東西,咱們?nèi)绻麤]有,還不讓人家笑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