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時,突然斜刺里殺出一人,斷喝一聲:“休傷我主!”人到馬到槍也到,“噗”的一聲將來人扎死。
兩年后的永樂二年,已然稱帝的朱棣在南京的后宮召見那位救主的戰(zhàn)將?!榜R和,朕念你救主之功,且多建奇功,想賞賜你點兒什么?”那人連忙回道:“萬歲恩情,奴永世不能報答。怎敢奢求,只求萬歲千秋萬歲,永葆健康?!薄皬慕裉炱?,我想賜你姓‘鄭’,你樂意嗎?”“臣愿意?!薄班嵑?,22年前你戰(zhàn)敗被俘,按照舊例將你閹割為奴,你不記恨我們嗎?”
“萬歲,既然您說是舊例,我還恨什么。自從我到了您的麾下,如今已有21年。二十多年,您待我不薄。我只愿來世做一個完人!”朱棣點了點頭,“我對你是信任的,要你負責宮中的膳食以及宮殿營造,就是對你最后的考驗。如果是別人接到這個活兒,定然是中飽私囊,而你卻分文不取,公正廉潔。朕有一個龐大的計劃要交你去完成,你愿意去做嗎?它很危險,但很刺激。”
鄭和一聽,連忙說道“萬歲,何事?臣不怕危險,只求為陛下分憂?!?/p>
“朕要你為朕領兵出海,去完成一項任務。”
“臣愿聽其詳?!?/p>
鄭和就在那一晚,領受了“下西洋”這一戰(zhàn)略性任務。以前(包括現(xiàn)在)許多人,都認為鄭和下西洋的使命是為了尋找玉璽和建文帝的下落。其實,仔細考慮一下就可以知道,這一點頂多是原因之一,甚至連主要原因都夠不上。
首先,建文帝即使活著也是一只政治上的死老虎,不會對朱棣構(gòu)成致命威脅。是活老虎的時候朱允炆都不是朱棣的對手,更何況是失敗后的死老虎。其次,玉璽盡管重要但有沒有玉璽只是關(guān)系到面子的問題,對于朱棣的統(tǒng)治地位也無太大影響。
曾有人異想天開地說,朱棣怕建文帝在某個地方拿著玉璽這么一蓋,之后就率領千軍萬馬殺回來。如果玉璽真有這么大的號召力,那么,朱允炆就根本沒有必要逃往海外了。海外諸國更不會丟棄一個強大的國家而去幫助一個逃亡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