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來源就是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共產主義進行了理論論證,從而科學地預見了共產主義社會。他們同時還指出,資本主義的矛盾誕生了革命的無產階級,而要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的矛盾,就只有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革命才能解決。
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魯塞爾組建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廣泛地與歐洲各國的共產主義者建立聯(lián)系。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參加了由德國工人組建,并吸收英、法等國工人參加的“正義者聯(lián)盟”,并建議將聯(lián)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這一年11月底到12月,共產主義者同盟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席了,并接受大會的委托起草宣言。在大會閉幕后,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了一部黨綱性的文件,并于1848年在倫敦出版,這就是著名的《共產黨宣言》。
提起這本書,每個人都會想到書中那句激勵了千萬無產者的給力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這聲響亮號召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發(fā)出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系統(tǒng)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他們指出,資本主義不斷出現(xiàn)的經濟危機表明,這種生產方式已經開始逐漸落后于生產力的發(fā)展,社會的發(fā)展必然要求消滅私有制和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工人階級作為最革命的階級,有責任也有能力起來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取得全人類的解放。所以,宣言最后滿懷激情地說:“讓統(tǒng)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fā)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共產黨宣言》是一本神奇的書,從來沒有像這樣一本簡短的作品能獲得如此大的影響。這部作品標志著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的完成,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豆伯a黨宣言》封面
二、國際共運的“初體驗” 第一國際與第二國際
1848年革命使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各國進一步確立。隨著工業(yè)革命在歐美廣泛地推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新興資本主義各國開始在世界范圍內爭奪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從而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這樣的發(fā)展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世界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了,另一方面,經濟危機的沖擊也從一國延伸到了世界。1857年,爆發(fā)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各國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同時也導致了工人生活狀況的進一步惡化,工人階級運動也跟著資本主義一起“國際化”了,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紛紛開始成立工人聯(lián)合組織并開始和“國際接軌”。
馬克思和恩格斯也在時刻關注這一情況的進展,他們一方面在書齋中繼續(xù)著書立說,充實社會主義理論;另一方面也走出書齋,積極地與各國的工人領袖進行聯(lián)系并給予指導。就這樣,成立一個國際性的工人組織的時機已經成熟。
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工人齊聚倫敦,召開聲援波蘭起義的國際工人大會。波蘭在近代是一個遭遇凄慘的國家。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弱小的波蘭坐擁東歐平原的肥沃土地,成為歐洲列強覬覦的對象。因為其地理位置的原因,三次被周圍的三個大國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瓜分。波蘭人因此一次次起來抗爭。在這次聲援波蘭的大會上,法國工人提出了成立一個國際性工人組織的建議,得到了與會工人的積極響應。會議很快選舉出了一個臨時中央委員會,馬克思也被選為委員之一。這個委員會確定了組織名稱為“國際工人協(xié)會”,并選舉出了協(xié)會的領導人及各國通訊書記,馬克思當選為德國通訊書記。這個組織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第一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