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高句麗的合縱連橫(1)

千年亂局:爭霸東北亞2 作者:方俞


在講述隋代時期東北亞爭霸之前,我們有必要回過頭來,先來了解一下六世紀前后朝鮮半島的政治格局,看一看高句麗這個打不死的老鄰居是如何一步步重新強大起來的。

南北朝時期的高句麗已經(jīng)是一個建國四五百年,疆域橫跨長白山和鴨綠江兩岸,西至遼水,東到日本海,南跨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北部廣大區(qū)域的強國。高句麗的東北面,是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族和居住在嫩江、黑龍江上游的室韋族;西北面,是居住在鮮卑故土上的契丹、奚等游牧部族,再往西是啟民可汗控制下的東突厥政權;而在朝鮮半島南部,是以百濟、新羅、伽耶、任那為主的眾多小國。

由于中原地區(qū)在幾個世紀內(nèi)都處于分裂戰(zhàn)亂的局面,根本無暇東顧,高句麗就利用這一機會,憑借其悠久的歷史和相對強大的經(jīng)濟軍事實力,成為整個東北亞地區(qū)的霸主。

向文明靠近

當時的朝鮮半島上主要有三個較為強大的國家,分別是北部的高句麗、西南的百濟和東部的新羅。三個國家中,高句麗建國最早、疆域最大、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最深,封建化程度也最高。吞并遼河以東后,高句麗吸納了大量漢人、鮮卑人、契丹人、人,成為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

從地緣上看,高句麗所處的位置正好是當時東北亞的中心區(qū)域,東西臨海,南北皆是強敵,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兩線作戰(zhàn)的不利境地。為了減輕北面陸上壓力,高句麗主動與北朝通好;為了分化孤立在朝鮮半島的最大對手百濟,高句麗也沒有忽視遠隔重洋的南朝政權,經(jīng)常象征性地去向南朝示好。

在東北亞,高句麗是大國;但與南北二朝相比,它又是小國——想稱霸又不敢過于囂張,想當大國又不得不奉行小國外交政策——這就是南北朝時期高句麗國策的一大特色。

那么,作為東北亞地區(qū)的強國,高句麗為什么不先拿較為弱小的百濟、新羅開刀,統(tǒng)一朝鮮半島,等沒有了后顧之憂再北上與中原政權爭奪遼東呢?除了南部各派勢力錯綜復雜,相互牽扯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個歸屬感的問題。

春秋戰(zhàn)國時,諸侯混戰(zhàn),中原三晉的版圖加起來都沒有楚國大,但楚國偏偏不向更為廣闊的南方腹地發(fā)展,而是一個勁地北上中原爭奪天下霸權。其原因就在于,當時東方文明的中心在黃河流域,在楚國人看來,長江以南地區(qū)是南蠻雜居之地,只有在黃河流域稱霸,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大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