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恐怖的軀干(3)

刺青殺人事件 作者:(日)高木彬光


即便是刺青名手,也不能像畫家那樣,創(chuàng)作激情一來就往畫布上涂抹。能否完成一件令人滿意的刺青作品,得看是否有人愿意來刺青,即便是有人愿意刺青,還要看他或她的皮膚條件。只有在潔白無瑕、細膩滑潤的皮膚上,才能完成優(yōu)秀的刺青作品。皮膚上哪怕只有一顆很小的痦子,也會使刺青名手大為掃興。

刺青名手的要求非常高,找到他們所希望的皮膚也是非常之難的。

還有,就算找到了有理想的皮膚的人,人家愿意不愿意刺青則是另外一回事。上流社會的人恐怕連做夢都不會夢到會去刺青吧。這里有頑固的社會偏見,有對疼痛的恐懼,還需要一旦開始就不能半途而廢的毅力,就算刺青美麗絕倫,一旦刺上去就是一輩子都不能消失的烙印。讓一個人下決心去刺青,其困難程度是可以想見的。

退一步說,某個皮膚夠條件的人同意刺青,但要做大面積的刺青,也不是付出一般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每天要在皮膚上扎數(shù)千針、數(shù)萬針,漬入墨汁或顏料時的劇痛,因此引起的發(fā)燒、白血球減少、體力的消耗、昂貴的費用……考慮到這些因素,刺青的未完成作品之多,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所以,能夠完成堪稱藝術品的刺青的人,在幾萬人里邊也找不到一個。找到一個這樣的人,是一項非常艱辛的工作。

有一位F博士,專門收集刺青標本,十幾年如一日,每天都要進好幾個澡堂,不管是混黑道的,還是小販、泥瓦匠,只要身上有未完成的刺青,他就鼎力相助,甚至自掏腰包。

F博士就是一個被刺青那奇異的魅力以及鴉片似的魔力俘虜了的人。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于找到了一件杰作,但事情還不能算是解決了。擋在面前的第二個難關是簽訂轉讓刺青的合同,這個問題的難度就不用強調了。不管生活多么困難,把親人的皮剝下來賣掉以解衣食之憂的人,在人世間能有幾個呢?于是就得幾十次上百次地到人家家里去,磨破嘴皮子說服家里的人,破除迷信的道理講了一火車,總算簽了合同交了定金。這需要極大的耐心,還要有很強的外交手腕。

然后就是等著那個身上有刺青杰作的人去世,要等十年、二十年,還是三十年,誰也說不準。也不能說因為等不及了就采取非常手段活剝了人家的皮吧?而且在漫長的歲月中,誰又能保證人家身上的刺青平安無事呢?天災、人禍、戰(zhàn)爭、失蹤……數(shù)不清的變故,敢說這人一個也碰不上嗎?

這個標本室里的近百張刺青標本,每一張都浸透了收集者的苦心。F博士因此被稱為刺青博士。關東地區(qū)的俠客們,為了向他表示感謝之情,特意為他打制了石燈籠。如果沒有F博士對刺青的熱情,就算是東京大學醫(yī)學系的教授權威,要想收集到這么多刺青標本也是難事中的難事。

但是,付出了這么大的辛苦收集來的標本,也很難完整地再現(xiàn)刺青當初所具有的獨特的美。

在活人的皮膚上看上去深藍色的墨變得黑黢黢的,清爽的紅色變成了褐色。先不說變色與退色的問題,就連刺青的模樣也變得有些夸張,顯得很不自然。這當然是因為人活著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平緩的彎曲或凹凸,而制成標本的時候則被抻平的緣故。

到刺青師那里去,請他把底樣拿出來看看就會發(fā)現(xiàn),底樣人物都像風箏上的畫一樣,各個部位都不均衡。臉大手腳小,看上去很不勻稱,似乎是一幅稚拙的圖畫。但是,當這幅稚拙的圖畫離開紙面,被刺青師移到人的皮膚上以后,確實是熠熠生輝!每當看到這種情景,我都會驚得目瞪口呆。有一位刺青師說得非常確切,他說,刺青不應該作為平面的繪畫來欣賞,而應該作為立體的雕塑來欣賞。

像F博士那樣的刺青研究專家,不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這個標本室中央的臺子上擺著的幾個刺青標本,就是對這個問題的最終解答。

這幾個刺青標本被撐在幾個沒有頭也沒有四肢,只有軀干部分的人體模型上。有了立體感的刺青標本,完全沒有了被裝在鏡框里的那些被抻平了的刺青標本那種不自然的感覺。但是,在這里卻產生了一種與不自然的感覺完全不同的恐怖感。

沒有頭,沒有手腳,只有軀干,確實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在這個空間里,軀干上的刺青可以說是色彩鮮艷奪目,然而,越是鮮艷奪目,越是逼真,越是叫人有一種想說又說不出來的恐怖感。

把自己的皮留在標本室里離開了這個世界的人們,是男人還是女人,只看刺青我們一時辨別不出來。但是,他們的一生都有常人沒有的波瀾,誰都可以想象得到。他們是干什么的?他們刺青的動機是什么?身上的刺青對他們的后半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他們的人生雖然已經被時光遺忘,卻不斷地刺激著我們去猜想,去推測。

例如,其中一個刺青標本傳說是當時有名的狠毒婦人高橋阿傳的皮。結果就連F博士這樣的權威人士也不能證明其真?zhèn)?。大阪醫(yī)科大學的標本室里有一個刺青標本,傳說是女賊雷阿信的皮,后來被證實純系謠傳。

盡管經過權威人士數(shù)次否定,此類傳言還是經久不衰。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每個人的心底里都有壓抑不住的好奇心。人們在執(zhí)拗地、有時候是在下意識地追尋著那些在撒手人寰的同時留下了刺青標本的人們的本來面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