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人言可畏(4)

致命操縱 作者:(美)溫德爾·波特


談及《公關之父伯奈斯》中提到的這一案例時,作者賴瑞· 泰伊解釋道,伯奈斯幾乎從未指出過活動是由美國煙草公司資助的,而且用來吸引參加者的信息中也從來沒有提及這一活動的想法來源或是其背后的資金支持。諷刺的是,據(jù)說活了103 年的伯奈斯從來不曾吸煙,甚至有一次他還承認他不喜歡煙的味道?!拔腋矚g巧克力。”他這樣說。

解讀和平年代的宣傳活動

與其他人相比,伯奈斯更好地證明了戰(zhàn)爭年代的公關和宣傳技巧可以成功地運用于戰(zhàn)后及大蕭條時期的美國。他的這些越來越厚顏無恥的行徑并不是沒有引起注意,但是也沒有遭到反對。

1937 年到1942 年之間,美國宣傳分析機構(IPA )致力于揭露美國國內(nèi)的宣傳活動,在他們看來,這些宣傳活動很可能會給美國的民主制帶來威脅。盡管本身聽起來就像是一家宣傳機構,但是美國宣傳分析機構是一個合法的組織。它的建立就是“為了教會人們怎么去思考,而不是去思考什么”。美國宣傳分析機構的大多數(shù)成員是社會科學家和新聞記者。該機構通過出版刊物來“審查和揭露廣告商、企業(yè)、政府及其他組織的操縱行為”,并且贊助高校和公民團體的一些相關項目,沒有任何政治背景。

雖然在二戰(zhàn)期間解散了(據(jù)說是因同時審查敵方的宣傳活動和盟友的戰(zhàn)術而陷入困境),美國宣傳分析機構還是留下了一份很重要的資料 宣傳者們所慣用的8 個“修辭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基本伎倆:

1. 制造恐懼法(Fear)。那些有可能輸?shù)米顟K的機構很可能會采取一些散布恐慌的手段。在他們提供的信息中,可能會提及失業(yè)、公眾健康遭受威脅、社會價值普遍下降、生活標準普遍降低及個人權利的普遍削弱。為了讓公眾的觀點能按預期的方向發(fā)展,這些信息也會丑化某個特定的原因,甚至于丑化某個特定的人。

2. 粉飾法(Glittering generalities)。這種做法是說,通過使用諸如“民主”、“愛國主義”和“美國生活方式”之類的單詞和短語,引起民眾強烈的、積極的情感。幾乎所有類型的機構都喜歡用這一戰(zhàn)術來喚起民眾對他們的支持,但是當與負面消息相關時,這些暗示通常會變得很隱蔽。

3. 證詞法(Testimonials)。一些名人或是公認的專家經(jīng)常被聘用或雇用,為產(chǎn)品、企業(yè)、組織或是候選人提供支持言論。出現(xiàn)在麥片包裝盒上的著名運動員的照片、為動物權利甚至擁有槍支權利奔走的演員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4. 扣帽子法(Name-calling)。也稱辱罵法,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公關工具。一家機構在扣帽子時,通常會運用含有負面含義的貶損語言來描繪某事業(yè)或是某個人。想擺脫扣帽子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困難的。這些負面詞語即使是不正當?shù)?,也會持續(xù)很久。

5. 平民百姓法(Plain folks)。企業(yè)主管面對普通員工或是顧客時,總喜歡和大家打成一片。同樣,政客們?yōu)榱俗屵x民認可自己,在每個選舉周期來臨時都會做類似的事情。即使他們曾經(jīng)在華盛頓工作過多年,也會宣稱自己其實是“局外人”。不管是經(jīng)商還是從政,被平民百姓認可都是相當好的一種手段,但這種做法也會導致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被貼上偽君子的標簽。

6. 委婉法(Euphemisms)。公關人員通常會選擇一些委婉的詞語來模糊某種行動或是某個概念的真正含義。這種方法有時也被稱為“模糊法”(doublespeak)。例如,員工可能是“換崗了”,而不是“被炒魷魚了”。再如,“謊言”可能會被稱為“戰(zhàn)略誤解”。

7. 挾眾宣傳法(Bandwagon)。如果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顯示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或是支持某種做法,那么你會覺得你也應該這么做。民意調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調查結果卻往往只會反映某個特定人群的意志,大多數(shù)人都會被事先設定好的問題限制思維,從而作出預期中的回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